1
熵增和熵减。
熵增理论,任何孤立物体系统熵值的增加,也就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增加,是不可逆的。
如果能够突破自个孤立的系统,对外开放,或者引入能量或者信息,都可以做到本系统熵值的减少,也就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增加。熵减,通过内外引入能量和信息,可以做到减缓系统的衰败过程,朝向更有序的状态。
孤立的系统,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开放,彼此交换、叠加、生成,能量、信息都会变大变丰富;鼓励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就会生生不息进化不止。
因为自然界不存在绝对的孤立系统,因此虽然凡所有相皆朝向熵增,一般而言系统并不向着熵最大的方向演化。也就是系统会有外界或者自组织行为做功,延缓熵增速度。
生命有机体是物质的,符合熵增定律。生命维持自身生命过程的时候,必须不断对外开放猎取能量,向外排出废热,此为生命体新陈代谢。无论生命体的代谢、成长还是繁衍,都会产生能量的静耗散。
一棵小树的树叶猎取阳光里的辐射热量,光合作用为己所用,然后排掉废热,加速了自身的生长。生物进化的结果是,那些能够猎取更多能量资源的物种能够存续下来,并繁衍后代。
2
耗散结构。
为了解释生命的熵增减现象,比利时俄裔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创立了耗散结构理,由此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耗散结构,是指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形成足够的负熵流)时,通过内部的作用(涨落、突变)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从而形成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如一壶水放在火炉上,水温逐渐升高,但水开后水蒸气不断蒸发,壶中的水和空气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系统,带走了火炉提供的热量,水温不再升高,达到了一种新的稳定状态。
耗散结构首先是新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的,在临界点处,非线性机制放大微涨落为巨涨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上。
阈值也就是临界值对系统性质的变化有着根本的意义,涨落和突变因此而产生。
从开放系统的角度看,突变是使系统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井然的关键。当开放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它就可能从原来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即耗散结构。
3
熵增理论对人生的借鉴意义。
人必须保持开放,特别是心态上和行为上保持开放状态。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有开放的心态,从自然界、从社会交往中去汲取和吸纳力量和资源。
必须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去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来对抗消极和悲观无意义。
努力使自身达到一种身心协调的自洽的平衡状态,致中和。
人为什么需要自律?
因为从熵增减理论的角度来看,自律是个体对内部资源的做功,是用认知和思维的主动意识去给内部资源一个方向。因为自律,内部资源不再散乱耗散而是朝着一个有序方向做功。
人为什么需要创造力?
创造力是把现有资源统筹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路径或者方式展现出没有出现过的有序状态,创造力把系统自组织行为变为有目的性的创造过程,也是一种天工人造的熵减过程。创造力是给系统的负熵流。
共情力是生命的耗散结构自带的一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生物种群得以产生亲和力,提高了种群在生物圈中生存而进化的能力。
人生意义和目的性,是给人的生命这样一个耗散结构赋予他凝聚自身和外部能量的方向性。
精神熵增,躺平和佛系就是不去管理精神,就是熵增,只能是越来越乱;人活着,能量不用也在耗散,主动作自律和目的性熵减,反而更能凝聚内外部的能量态,走上生命精神的更高能级。
4
为什么有的人面对压力越挫越勇?有的人一蹶不振?
有些人具有对即使毫无希望的境遇也能转变成心流活动然后能乐享其中,凤凰涅槃重生的能力。比如《中国机长》电影中,在穿越喜马拉雅云层时候,飞机前仓窗爆裂,驾驶舱里一下子面临寒冷和高空缺氧状态。
有研究极端状态材料显示,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就是机毁人亡;那位川航机长就是因为有自己强烈的信念,要把乘客安全带回,对自己和飞机应对极端状态由衷自信;然后把注意力专注在所有环境中能够捕捉到的微妙信息,来觉得自己和飞机的驾驶动作,这时已经是人机一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体,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已经放置脑后;然后,在塔台呼叫指挥和自己努力下,找到一个极端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创造了安全返航的奇迹。
回答前面的问题,有人一蹶不振,是被压力压倒了,然后放任成了熵增状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变成了习得性无助,再也不敢尝试。
有的人越挫越勇,则是因为坚定自信能找到解决压力的办法,正是这种自信的希望,保持熵减状态,让人能在压力之下静心去寻找方案,能够集中注意力扩展到自己周围环境里寻找可能带来帮助的资源,这符合耗散结构的开放要求,然后有可能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一旦越过这个障碍,结下的精神疤痕一定会更加坚实弹性,实现自我的一次跃迁。一次次的经历,就显示出越挫越勇的精神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