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那篇《跑步这件事,坚持是没得,过度成挥霍》,引发了众多跑者的共鸣,后台纷纷留言互动,关于跑步,关于比赛,关于PB等等。在此我们不妨假设下,如果没有比赛,跑者将会怎样?
对于大多数跑者而言,赛事像是检验自我阶段性成绩的试金石,像极了我们读书时候的阶段性考试,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在同一时间,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沿着相同路线奔跑,在公平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下,展示自己的真实实力,在终点冲线那一刻获得内心无法言说的自我满足感,通过赛事证明永不言败,证明自己还未老,证明自己也可以做到,证明生命有无限可能……,42.195K已经不单单是一段路程,从起点奔跑向终点甚至可以说一场朝圣之旅。
跑一场马拉松,从紧张如抢火车票一般的报名开始,然后订票,然后比赛前请假,再趁着周末飞机、火车、汽车,鞍马劳顿,到比赛场地,吃住行,出个省参加比赛动辄过千,谁能再继续说跑步是成本最低的运动呢。有些跑者以跑马为荣,其中也有人为了磨练意志和坚持,在身体出现症状不适的情况下,也要硬着头皮完成比赛,不知道什么时候,跑者成为了比赛的奴隶。
如果没有比赛呢?
似乎跑步这件事可以心安理得地按暂停键了,时间多久,未知,一般是以下一项赛事时间来定。先不要争辩说跑步是自己的事,和比赛无关,某某人不参赛一样每天坚持跑步之类的话。扪心自问,对于大多数跑者而言一场赛事结束后会如此,起码内心会闪现类似“终于可以毫无内疚感地休息下了”的念头。
大学时代把复习功课这件事,往往都积攒到了期末考试前,当然,临时抱佛脚这件事不适用于需要长久科学训练的跑步等赛事,但这丝毫抵挡不住人本身内心的弱点。究其原因,懒癌作祟,更重要的是人做事情都需要一个及时的反馈。
为什么有些人嗑瓜子可以嗑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无聊呢?
再来个实验,磕瓜子,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我们换个规则,现在你只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有点无趣了?同样的时间,瓜子仁也没少吃,为什么感觉变了?
就像一个人穿了新衣服,你不给她照镜子,不给一个减肥的人称体重,这种情况下,她继续做这件事的兴趣和热度就会马上淡下来。因为人做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个反馈,反馈的周期越久,感觉上就越困难,这也就是我们工作学习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日报、周报、月报及各种阶段的KPI考核。
同理跑步这件事,天天跑,坚持跑,靠毅力,然而,提高毅力是一件很空泛的事情,跑着跑着突然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如果说,下个月我有场赛事要参加,顿时,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自此被激发,每天的跑步似乎多了动力与目标。
因此说,坚持跑步这件事不仅仅是毅力问题,如果一定周期有一个对自我跑步成绩的反馈,参加个正式赛事,那将对跑步这件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跑怡情,就近选择赛事,体验下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也未尝不可,只是“劲酒虽好,不要贪杯”。任何一件好东西,天天享用,美味即成无味,到处跑马反而成了人的负累。
当然,对待比赛这件事,新老跑者对待比赛的心态大不同,各种赛事经历多了,历练之后,自然多了几分淡定,有一种静看花开花落的意境,不过,比赛控、奖牌控不在此列。
跑步原本就是原始人类遇到猛兽等危机时的本能反应,不管新老跑友,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跑步这件事随心就好,按照自己心意前行。毕竟跑步这种无聊、孤独的运动,谁逼你都没戏,就得是心中那把火点燃了,自己心甘情愿了,才会坚持下去。
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如果没有比赛,跑者将会怎样?
你说呢?
#关于跑步,我有话说#
不妨与我聊聊,扫描或长按下方微信二维码,加我微信fish_xu,投稿邮箱8350679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