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地起床,期待着一扫几天的郁闷,看一部国产动画改改心情,我能想象到的也就是《大圣归来》这惊叹的光影特效,以及再造传统文化的改变,再就是对着好莱坞式的脸谱化人物能有着多么不合标准化的谄媚。
我一直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既然做成大电影,称为所谓是动画,面相的观影对象,也应该是全年龄。这个全年龄,指的应该是笑点有所区分,情节推动有所区分,善恶定义有所区分。(我由衷的看不起喜羊羊熊出没系列,这些制作人只配称作商人,不配称作动画人,更不配称作电影人。)
木偶的开场给我一种轻蔑的感觉,虽说中国传统文化我不该诟病,但是人偶化确实让我会有所不安。不过作为一名热爱动画的小土鳖,本着对一切动画人的崇敬之心,我有种预感,有种奇怪的预感。
可以说这是一部高标准的学生作品,所谓学生,并不是指土豆王微的信心以及追光的实力。而是看多了漫威开场漫,听久了前期高潮的摇滚配乐,善始善终的迪斯尼式结局。直到整个影厅灯光全亮和被工作人员默默盯着不离开,期待彩蛋有始有终的我。我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原来,我竟然遇到了这样一部,画面美轮美奂,人设有深度,结合了潮流与经典,沁人心与滥恶俗并存的国产佳片,的确,它是一部国产动画。但是做到散场,看到配音演员高晓松白客易小星等,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大工业的隆隆轰鸣,不仅导致我听力水平的下降,甚至影响到了我对声音的辨识能力。言归正传,周围有很多迷恋日本声优的朋友,嫉羡他们对声音的辨识能力,以及将日本声优名字配音角色如数家珍的技能。反观中国配音的发展,当第一次看《宝莲灯》的时候,我一下就听出来了陈佩斯配音的孙悟空,虽说现在回想起来是稍稍有那么一些些违和,不过相比那么一代配音人,用的更多的是话剧表演专业技巧。现在的配音演员则是靠着自己露脸更多的名声,配音演员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色,也绝不能喧宾夺主驱赶主人公的性格,这应该恰恰是最难的吧,也许是母语中文,注定了我们永远体会不到日本声优配音的那种神秘感与多变。马上《功夫熊猫》要上映了,看到配音表里有成大哥,着实有点担心呢。
影片谢幕之后,我看到了整个影片的音频特效团队竟然是一长串的老外,而且占据了很大篇幅。「在声音制作方面,影片动用了好莱坞大神级的制作人。甘愿半价与追光合作的Skywalker团队。主持终混的混音师汤姆·梅尔斯获得过三次奥斯卡提名。影片全片的配乐与音效采用杜比全景声,国内尚属首次。」看到了这样的介绍,我肃然起敬,回想一直纠结在中日动画区别我,突然注意到,从前中国动画中,人物脚步声音单调,程式化的音调插入,相比500多集的《海贼王》中乔巴的每一个脚步都有【啾啾】声。《小门神》中无论是神荼的脚步声,还是郁垒踏入第二个封印踩在皑皑白雪上的声音,还是Groot嘶吼的声音,都做的是那么细致入微。因为我是第一个到场观影,以至于听出了隔音效果不是很好的万达影厅,导致我在观影期间甚至怀疑周身的杜比音效是不是相邻影厅传过来时,现在的我才意识到,环境音效的强大,已经迷惑到了我。现在想想,去影院感受了这个,还真是有点开心得意加激动,正所谓,无招胜有招。
追光,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解读为,追寻动画的希望之光,追逐工业光魔的脚步,追逐极致的光影效果,亦或者是其他更深刻的思考。我在这部动漫里,确实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崛起,中国特效的进步,中国传统场景的动画演绎。
人物设定,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结局升华,这些艺术表现的基本元素在这部动画里得到了相当令人满意表现。
相比花仙的曼妙转身,神荼郁垒的个性迥异,年的类似Groot,但还是最喜欢夜游神的人物设定,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与蔡志忠《鬼狐仙怪》中鬼怪的设定有关,想起来狐仙也是没有下体,像根麻绳一样得被打结系在一起,甚至被天师拉长了舌头压在石头下。夜游神的那分猥琐,以及揪胡子的兰花指,已经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表现方式了。当然,他的三蹦子要是能再吐几口
黑烟,就更好了,等等,人家好歹是个大内总管兼职送快递,坐骑不能太差。
情节里起推动作用的居然是外婆的八音盒,我相信二刷的时候可能才会有更多的人注意到。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我一直在Groot身上寻找八音盒的踪影,直到最后兄弟二人合力用八音盒击败Groot时,我已经没有了任何新鲜感。从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做各种文章分析,寻找线索,总结中心思想。原来,这是所有艺术表现的共通之处。
前有神仙下岗,传销策划,现实讽刺,后有破除封印,寻求改变,祛除心魔。矛盾虽有,但总是有点不自然。我觉得,太过浮夸的矛盾倒会更加凸显制作团队的急功近利,不过如果不是这样又很可能会重走《魁拔》的教训。观众的要求总是说来很简单随意,实则没有原则与选择,众口总归难调。
最后的封印就是自己,打破成规,方可进为方物,才能做出自己的东西,如果说《大圣归来》给中国动画掀开了一个全新篇章,那么《小门神》则是打响与欧美动画抗衡的第一枪,这一枪,用的是中国涂装,打的却还是洋子弹。不管这一枪能打进多少观众心里,我只能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