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一般位于双侧眶周,环形, 颜色较正常皮肤相对深。
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色素型、血管型、 结构 型和混合型。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形成原因在于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过敏性及接触性皮炎等导致的炎症后色素沉 着。眶周尤其是眶下皮肤呈棕色外观。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形成于鼻炎、睡眠不 足 、眼睛疲劳 、内分泌失调 、贫血等 导致的眼周血液循环瘀滞,或下睑皮肤的菲薄和透明化,使得其下的血管清晰可见,呈蓝色、粉色及紫色外观,有时会伴有周皮肤的浮肿。
结构型由眼眶结构异常导致,如皮肤松弛褶皱、眶隔脂肪膨出、 眼轮匝肌透过菲薄的下睑皮肤等形成眶下皮肤表面凸起,泪槽低压是一种集中在眼眶下缘中点的低压。它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加深,使眶下脂肪流失,皮下脂肪的流失、超过眶缘韧带上的皮肤变薄和脸颊下垂,造成眼窝周边外观部分留下凹 形 ,这些凹凸的皮肤表面轮廓在非正面光照时产生阴影,呈黑眼圈样外观,正面光照时无阴影,则黑眼圈消失。
混合型是合并存在上述 2 ~ 3 种黑眼圈的类型。
在亚洲,血管型黑眼圈最多见。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还可以采用wood's灯,光谱照相机可以检测黑眼圈的黑色素、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用于色素性和血管性黑眼圈的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使用图像红斑指数(EI)和黑素指数(MI)能定量评价黑眼圈,超声诊断黑眼圈的下睑皮肤厚度显著小于非黑眼圈的皮肤。
改善和治疗
1.外用护肤品和药物
首先做好眼周保湿养护工作,除了常见的保湿护肤品用起来,最好搭配眼霜使用,一些含有维生素 K1、维生素E、维生素 C 钠( ANa,是一种维生素 C 衍生物),都对改善色素型和血管型黑眼圈有帮助。外用药物一般是氢醌、维甲酸制剂等。氢醌一般要使用 5 ~ 7 周后才显效。可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主要机制是抑制 黑色素细胞 。维甲酸制剂一般要使用 24 周后才显效,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酪氨酸酶转录,并通过显著增厚颗粒层从而增厚表皮层,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效。
2.化学剥脱治疗
化学剥脱治疗是运用 1 种或多种化学制剂进行可控的皮肤剥脱,通过选用不同的浓度,达到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皮损祛除的目的,主要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三氯乙酸,果酸也很常用,它是一组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酸,作用可持续至少 4 ~ 6 个月, 之后需要重复使用。
3.激光治疗
多种激光选择,剥脱的和非剥脱的,也包括光子,主要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和血管型黑眼圈。
4.微针( DermaFracTM ) 疗法
微针疗法对色素型黑眼圈及皮肤松弛所致结构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Der- maFracTM 是一种利用真空吸引将微针刺入皮肤的真表皮交界处,并同时经由微针孔道导入精华液的治疗技术。
5.局部注射治疗
自体脂肪及玻尿酸注射填充对于皮肤过薄、半透明化,导致眼轮匝肌、 皮下血管丛等结构透过皮肤可见所形成的血管型黑眼圈,凹陷的结构型黑眼圈改善效果好。
6. CO2 注射
CO2 眶周皮肤注射对于色素型黑眼圈及皮肤松弛所致的结构型黑眼圈有改 善作用。(这个只在文献上看到,具体没看到国内哪家医院开展)
7 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结构型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