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父亲节前,都要回趟诸城,在故乡的角落走走停停,跑进尘封的记忆,开启美妙的回忆。
熙熙攘攘的火烧铺,从小就是我最爱驻足停留的地方。很庆幸,那个阳光正足的正午,父亲因为应酬没有陪我吃饭,恰逢妈妈又出去旅游,午饭就在那个火烧铺解决了。伴随一个个美味香甜的肉火烧入肚,早已忘记周遭一切,就在我心满意足,端起桌子上那个跟家中一模一样的水杯,准备喝水离开时,却瞥见不知何时,早已坐在我身旁的父亲,正在用纸壳帮我扇风呢。
“爸,您怎么来了,不在说晚上回来吗”我好奇的问道。
“不放心,怕你吃饭不喝水又得咳嗽”父亲平淡的说道。
许多年后每每想起那个场景,都不会忘记父亲那平淡而又深邃的眼神。
小学的教室永远都是欢声笑语,唯足数学测试后不及格的时候。回想起来,除了高考时数学成绩破天荒考了137分,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就没好过,因此考试后被数学老师留下补课更是家常便饭。记得那次,我们在教室里挨批,家长在教室外附和。突然,不知道哪根筋出错的我,竟然单独找来一个凳子在同学后方坐下,翘起了二郎腿,唯恐家长不知道我是学生干部一样。就那样,满心欢喜的坐到结束。回到家,就迎来了父亲的疾风骤雨般批评,本想着下个保证下次提点分就了结的事,谁知父亲并不是批评我数学没考好,而是迁怒于教室里我所做出的对老师不尊重的行为。
许多年后,每每想到此事我都会会心一笑。并不是针对年少的虚荣心,而是魂牵梦萦的那句话“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一个个很小的细节,要学做人先懂得尊重他人”。
为了上实验中学,我们搬离了十几年的家。父亲那年也从市局调到了下面乡镇负责工作,原本以为新房装修的重担就落在妈妈一人肩上。谁知,父亲除了单位值班,每天下班后先是去河东的新房装修再急忙赶回河西家中监督我写作业,日复一日没有耽搁、没有停歇,感觉他的精力永远都那么的充沛。两个月的时间悄然而过,房子也入住了,父亲也病倒了,这是我印象中父亲第一次生病。每每谈及此,妈妈总是笑着说“你爸他不是病倒的,是他那份永远操不完的心,那份对家的责任把他累倒的”。
回想这些记忆,心中总是暖暖的,故乡的一个个坐标、地点,总会浮现出与父亲相关的一个个故事,那么真实、亲切、触手可及。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发生在一须臾之前,思绪反复,这一个个故事又仿佛是饭途,上洗手间的一个指引动作,那么短暂,突然就在拐角出现一般……
可是,当我抬头瞥见那定格在2000年的全家福时,谁曾想,四年后父亲与我阴阳两隔;谁曾想,撒娇的我再也没了父爱;谁又曾想,我们早已分开十四年……
故乡的地点每天都在重复着儿时的故事
但,故乡早已查无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