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投资人成长记:1次价值5万元的对话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和家人去旅游景区住我们投资的酒店、去吃我们投资的饭店、去用我们投资的产品,梦想还在路上···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
用别人的车子赚钱,滴滴做到了
用别人的厨艺赚钱,美团做到了
用别人的产品赚钱,淘宝做到了
用别人的飞机赚钱,携程做到了
用别人的老婆赚钱,?喆做到了
上面的段子看起来非常的诙谐与幽默,但是却恰恰反映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即共享经济。
《价值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说:“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的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谁就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我本人是经营学出身,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学。《价值盈余》是我2016年阅读的第40本书。而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投资故事里的项目发起人就在坚定不移的做着书中提到的事情。
故事还要从2016年的夏天说起,当时我在韩国读博士第五学期的课程。一天读书小组内的一个小伙伴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希望我帮助她完成公司的考核任务,她有几十个拉会员人头的任务。当时在忙,就没有怎么理会,晚上联系她,她将公司复制好的内容发给我,希望我缴费成为某读书会的种子会员。既然是读书毕竟是好的,而且我也在该读书会有大概2年多时间了,看着小伙伴的任务量还不小,也特别相信读书会的发起人,就交了一个200元的会费,还推荐了自己指导的硕士一起加入种子会员了。我万万想不到,这个种子会员的身份,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进入种子群后,大约有100名行业大咖在里面,这些人都不知道读书会发起人要做什么,至少都是出于对读书会发起人的一种信任选择了支持。读书会发起人蒋老师说要在9月30日完成一件大事。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是什么事。
7月中旬我回到国内,读书会发起人还是定期的发相同的信息到读书会种子群里面,我还是不清楚她要做什么,我主动发了一条信息给读书会发起人蒋老师。
英吉:蒋老师您好,我是英吉,请问读书会要做什么事情吗?
蒋老师:英吉老师您好,请期待吧,9月30日有惊喜。
英吉:蒋老师,虽然我不知道您要做什么,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一起参与一下。
蒋老师:种子会员是考虑在内的,一定参与一起玩。
大概到了7月28号的时候,我接到了一条来自蒋老师的短信,公司7月30日要在上海开一个workshop,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我让老婆定了机票,第二天我就飞了上海。
30日一早,在一个孵化基地我见到了读书会的发起人蒋老师,蒋老师特别亲切和蔼。见面时还有几个一起碰头的读书会种子成员。原来今天的workshop是针对感兴趣的几个核心会员进行项目路演。当然项目路演的时候一切都停留在想法上。
下面我把当时对项目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项目是互联网+教育,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一般投资需要集中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看人与团队。
看人:读书会运营3年,线上线下活动组织大于有90场次左右,基础会员2万余人。通信集团大客户经理背景,带过200人以上团队。说明项目发起人的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是OK的。
项目发起人我是2014年认识的,加入其读书会,对于其具体背景不了解。单纯的从读书会的运营上,和日常的交流上,就觉得蒋老师非常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我在2014年就是被她的QQ空间吸引加的她好友。蒋老师2014,2015年每年都会读60多本书。我也是在认识蒋老师后才继续坚持了自己的读书行为,每年也在60本左右,可以说她具备很好的人生导师典范。我很喜欢这位老师。
看团队:因为我并不知道这次项目的路演就已经将我算作公司的核心成员,在项目路演的计划书里,团队成员有我,也有在场的几位。瞬间感觉很自豪。因为是创业型公司,团队成员不多,整体是轻启动,团队成员从60后、70、80、90成员都有。对我而言,比较吸引我的是团队成员当中有如下配置。
高级律师:律师也是上海顶尖级的商法领域的资深律师,负责各大公司上市,接手案例无数。
高级财务:外企财务背景,可以为公司的后期运营做充分的财务管理后援。
投资领域的研究员:高级投资人,金融产品研究员,可以在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接投资人资源。
英吉:也就是我,我被放在了互联网+教育产品的位置,负责生涯规划系列课程。这个课程是公司针对目标客户群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布局。
缺技术人员
目前公司属于轻启动阶段,只有蒋老师一人(70后MBA)+全职员工一人(90后)
其实路演到这里,我还是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互联网+教育具体如何落地,起码我们要有老师、要有学生才会实现项目方的想法。
第二,看项目,看行业
项目本身属于互联网+教育,这种项目已经非常普遍了,毫无特色,我没有看好,因为在微信群的微课、美国的、清华的、网易的MOOC也非常非常多了。设计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有竞争力啊?我产生了这样的疑惑。看行业,行业自然是互联网背景,现在互联网+已经被玩烂掉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前途。
从路演中得知,项目方希望通过对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刚需来搭建平台类产品,一方面解决学生的迷茫与困惑,一方面通过读书聚集的大咖资源来帮助学生推荐就业,实现读书+学院的产品设计。针对高校庞大的毕业生市场,项目以读书聚焦获取用户资源的实力还是可以保证的,毕竟读书会发展3年来,2万多会员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了一切。刚需是大学生一定要就业,项目方是助力平台。
为了更够实现读书+学院模式的用户聚焦,项目方考虑设计一个问答类产品,以知识变现来将2万会员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2万会员因读书聚集在一起,有职场小白、有大学生、有职场大咖、中咖和小咖。设计一款知识付费产品来沉淀出社群的经济价值。后了解到,项目方的产品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知识型产品是如出一辙的。红海市场,我没有看好。
第三,看盈利模式和细分市场
盈利模式:早期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知识付费来实现价值变现,人人参与都有机会参与创造价值。整个平台上的用户分为这样三类。后期的盈利模式因具有多种想象空间不可预知。这一点可以加分。
导师、提问者、答案偷听者。提问者付费咨询导师问题,导师收费回答问题。这个过程实现资金流动,平台收入佣金。而答案偷听者只需要付较少的钱就可以偷看、偷听已经留在平台上的回答。这一部分较少的钱也会给到导师、提问者和平台。可以说完成实现了知识变现,只要平台有流动的提问和回答,平台就一定会有盈利。这个提问的产品也为整个项目的实现互联网+教育提供了一个自造血的循环。为后期的进一步吸引投资创造机会。而且市场上有成熟产品可以学习,减少试错成本。
细分市场:细分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市场,因为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刚需,这个市场很有潜力的。只要小小的一杯羹,就可以赚翻天了。(我入股后,公司也做了深入的市场调查,除了大学生是目标客户以外,职场新人也成为了重要目标客户群)。
对整个项目的评估来看,项目发起人具有读书情怀,也具备商业运作能力,实现读书+公益的大梦想我非常喜欢。同时项目发起人具有通信公司背景,为人热情厚道,乐于助人,身边大咖资源非常多,也有特别多的人愿意无私的帮助她。从项目团队成员来看,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配置较高,可以加分,但缺乏技术人员,需要技术外包,要减分。盈利模式清晰,但是处于纸面,我有怀疑。用户的痛点存在刚需,可以深入开发一下。当时在路演当天,我对项目未来走向看起来还有些迷茫。但是我对项目发起人的信任感让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我必须支持一下。随后汇款成为公司的一个小股东了。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
项目后来成功到北京参加某通信集团的评审,通信集团以20万元入股公司,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问答产品也成功的在9月30日正式上线,我投资的5万也估值翻倍为10万元。
截止到10月6日,聚焦1000用户,导师50+。用户数量从0-1000 用了13天,
截止到10月14日,聚焦2000用户,导师120+。用户数量从1001-2000用了8天
截止到10月21日,聚焦3000用户,导师150+。用户数量从2001-3000用了7.5天
导师从幼儿园专业教师、到清华、海外博士、教授、到顶级科学院的博导,聚焦了大量的资深律师、大学教授、职业经理人、生涯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创业导师。为社会创造知识产品569笔。项目方也开始通过问答平台实现自造血。以读书DNA为核心在继续聚集更多的热量到平台上。问答产品的许多想象空间开始陆续出现,进入沉淀积累阶段。产品2.0正式进入评估状态。
《价值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说:“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的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谁就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爱读邦”聚焦热爱读书的大咖们,利用他们的碎片化时间和专业化知识来创造价值,帮助那些有需要帮助的大学生、职场新人。
用别人的车子赚钱,滴滴做到了
用别人的厨艺赚钱,美团做到了
用别人的产品赚钱,淘宝做到了
用别人的飞机赚钱,携程做到了
用别人的知识赚钱,爱读邦做到了
1次价值5万元的对话,促成了我投资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
2016年10月26日 凌晨 在首尔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