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了解了生,自然有助于了解死;反之亦然。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正是人类千万年来所想知道,也是所有宗教首要解答的问题。
我们经常谈到的教育,却忽视了一个心物一元:胎教。有句古话:三岁定一生,幼儿学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受益的。人生1000天的所见所闻,搭建了人生的格局和框架。起于始,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
古代胎教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胎教,莫过于《周室三母》中的太任。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时,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不说傲慢自大的言语;睡眠时正直卧姿,讲求坐姿与站姿,绝对不歪斜身体。她的胎教相当成功,其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在幼年时即圣德卓著,不但品行端正,还有相当好的学习能力,只要能知道一,便能习得百。后人们均认为是太任的胎教有功。
《烈女卷》亦云:“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由此可知,汉朝对于怀孕妇女的要求相当严格:睡眠不可侧卧,必须正直地躺平;坐与站立皆需正直身体;不吃味道奇怪、切割不正的食物;不看、不听淫邪的事物;笑的时候轻柔、即使有怒气也不得口出恶言,可见妊期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胎儿。
《医心方.求子》书中也建议孕妇可以“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这方面倒和现在的音乐胎教有些相似,不过这里的音乐并非是直接影响胎儿,而是安定孕妇的心神,以母体的精神影响胎儿,可说是相当科学的作法。
从这些记载和故事看来,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视“德育”,从怀胎十月开始,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身教,尤其是母亲的妇言、妇德,让胎儿在最纯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胎儿自入胎以来,是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的言行和举动,胎儿都是有感知力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多权威专家的认可。孕妇所见所想都是给胎儿的直接信息下载源,这也是不言之教的第一层释义。所以孕妇应于夜晚时朗诵经书予腹中胎儿,并为他祈福回向;如此胎教,孩童将来必会是一名行为端正、才德兼备之人。
现代胎教
现代的父母大多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少父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综观古人的经验,道德教育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孩子带来出色的学业,也能令其拥有傲人的才华。品行正直之人,能够专注于学习,不被声色所诱惑;在兴趣的学习上同样能够从一而终,不会半途而废。
当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才能、成绩样样比人强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除了金钱与名利之外,到底还要给予孩子什么?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或许从古人的胎教智慧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真正的胎教不是在肚皮上放放音乐听听,看看胎教书就可以了。而是母亲要谨言慎行,温柔慈悲的影响腹内胎儿,说好话,做好事,正心正义。这样的孩子先天就打下了良好的根基,这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胎教,这样出生的孩子,定会相貌端庄,有福德智慧。
母子间心心相印、脉脉相通,是互为一体,互相影响的,形景感化对胎儿是有影响的。所以准妈妈应多寻找一些有情趣的活动和爱好以丰富自己的孕期生活。这才是母亲给孩子搭建的最好的—人生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