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
大家好,上一篇《我为什么跑步》本来是自己有感而发,发出后受到很多朋友喜爱和关注,收到了一些留言等待下篇,今天就如约和大家谈谈我这样一个跑800米都困难的人是如何跑下马拉松的。
先自曝一下过去跑800米的窘态吧。
上文提到,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时候,体育课开始测试800米长跑成绩。我这人自小瘦弱,没有锻炼的习惯,体育成绩历来就差。跑步方面,也就有过短跑经验,小学时跑过50米、100米。短跑嘛,距离不长,算不得什么挑战,咬咬牙也就过来了。这800米从来没跑过,第一次跑就见识了它的要命——拼尽全力,咬了无数次牙还不到终点,感觉大多数同学们都比我轻松啊,有几个甚至像是用短跑速度跑下来的,羡慕不已。好不容易冲过终点,小心脏快要蹦出来,嗓子疼得直冒烟,扶住跑道旁边单杠喘得不能说话,才得一个勉强及格的成绩。这还只算短痛,长痛还在后面呢,跑800米的后遗症是全身酸痛一个星期,头两天上下楼得扶着楼梯扶手,横着走,我们称为“蟹步”。
其实,这是因为平时没有有意识的锻炼,体能本来就差,对800米这个项目也没有做过专门的训练,自然不可能轻松。迫于体育老师手上那个每个年龄段学生达标要求的小本本的压力,为了及格,只能拼了。
后来上高中、大学,也都有800米项目的测试,也没好到哪去,全是临考时拼一把这样混过来的。
工作若干年后,我也是由于体质急剧下降健康问题频出才心血来潮,想恶补以前落下的体育课,于万千锻炼项目中选择了较为方便也最为枯燥的跑步,一为改善体质,二为磨炼意志。
由于带着800米的心理阴影呢,跑步还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最先是在跑步机上跑1公里,时断时续地跑了十几次后,增加到了2公里,那时我感觉2公里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一边全身冒汗,气喘如牛,一边心里得意啊,以前才跑个800米,现在可以跑2公里了。我琢磨着跑步机上跑终究是不太有感觉,就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想停随时可以停。不如到路上去跑,一路风景不同,要跑到哪有个目标,于是我就到广场上去晨跑。
这时恰好有朋友介绍了手机APP咕咚,每次跑步,都开着咕咚,可以记下跑图,路线、耗时、配速这些数据都有,方便自己作统计。为此,我还给自己取了个跑名叫6月晨曦,意思是从6月起,在迎曦广场开始晨跑。就这样,我擦去800米心理阴影,踏上了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旅途。
还好,在我的身边,有一个老同事英英,有长期晨跑的经验,时不时的会交流一下,除了跟自己比,就是跟她比了,比的是坚持。
为了让自己坚持下去,我一边用咕咚记录跑步数据,一边用喜马拉雅听书听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君的各种思考果然让人倍感轻松,听着书,感觉脚下的步履没那么沉重了。我的里程在一点点增加,从2公里到3公里、4公里,忽然觉得在广场绕圈好没劲啊。要挑战5公里,广场绕圈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了,于是改变路径,到更远的地方去跑,我挑了一条较直、绿化较好的路继续晨跑。
某一天,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了我认识的女作家燕子晒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跑步臂包、另一张是魔术头巾,原来她和我天天书里听的村上春树一样,喜欢跑步并且写小说,简直是身边的偶像啊!我发微信过去,一问才知,她早就跑了多年了,我才是跑步小白,我们说好有时间约跑。
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约燕子跑万米,路线是头天晚上就商量好的环城跑,那时我已经跑过两次万米的经验了,燕子告诉我她没跑过万米(此处飘过一缕小得瑟)。我担心她,就在腰包里背了两个我自己做的玫瑰鲜花饼给她,她本不想吃,怕吃了东西反倒跑不动,听说是我亲手做的,才吃了下去。一路边说边跑,当咕咚语音播报“您已跑步10公里”的时候,燕子激动起来,说大感意外,没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跑10公里!
话说在室外跑的好处在于前方有一个目标,指引着你前行,而且,到了之后,你是必须得再跑回来的,一去一回不就双倍里程了,不像跑步机上可以随时想停就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在关键时候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行。
我们继续慢跑,燕子说:“你看我们今天回去都12公里了,我们既然可以跑10公里,半马也就21公里,两个10公里而已,要不,我们跑一次半马玩玩!”我心里咯噔一下,好像是这么个理哦,何不挑战一下呢?当下就决定了找时间约跑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不好意思,一落笔居然没收住,写了这么多才开始约跑半马,一篇显然是放不下了,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