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阆,没有怎么停留就走了;之后去拜访黄宪,却留宿了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黄宪其人,气度内涵犹如万顷湖泊,不仅宽阔而且深邃,不受外界干扰,水清且静,无法搅浑。其器量之深广,不可估量呀!”
【人物】: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名士,太学生领袖,被誉为“介休三贤”(春秋时期的贤臣介子推、东汉时期的教育家郭泰和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之一。
【背景】:东汉末年前夕,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奸佞当道。士人败落不得志,急于寻找精神寄托,崇尚高雅之士。
【评析】:郭泰的别传中写道:“薛恭祖问郭泰这件事,郭泰回答说:‘袁奉高的气度,就像其他人一样容易广阔,虽然清高但是容易谦退。’”。袁阆(字奉高,东汉慎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与黄宪(字叔度,号征君,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虽都是当时名士,郭泰却更欣赏黄宪。黄宪清高又不失原则,从容淡定的风度和心胸宽广的雅量令郭泰折服。袁阆则清高太过,稍显刻意。孔子曾言:“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教给我们,做人要举止得当、言谈大方,修饰太过则显虚浮,没有说服力,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成为真君子。
【性格】:①博学聪颖:郭泰曾就读于当时享有美誉的饱学之士屈伯彦(屈伯彦,成皋人(今河南省郑州市))门下,郭泰刻苦努力,三年之后,竟博通“三坟五典”。锻炼的“善论谈,美音制”。加之容貌姣好,在当时真可谓一表人才。
②洞察世事:他深感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宦官政治日趋黑暗,王朝大厦将倾,此种局面难以扭转。所以他性甘恬退、淡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郭泰虽不求仕进,却不愿做隐居无为之人,他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和很多人不能企及的眼界。曾与贾彪(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北)人)等人针对宦官肆行、朝政腐败之象,编顺口溜扬清激浊、褒贬朝臣,名震一时。
③恂恂善导:他周游列国,与李膺(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今属河南))等交游,名重洛阳。重视提携和帮助后进士人,即使是所谓的“不仁之人”,他也能一视同仁,竭尽所能。曾设酒款待因“犯法见斥”的郡学生左源,劝他严于律己,责躬自省,痛改前非。
【相关典故】:①郭泰泛舟:郭泰拜访完李膺要回到故乡时,士大夫们都到河边相送,足足有几千辆车子,郭泰却只和李膺同船过河,送别的人看着他们二人,就好像看神仙过河一般。
②林宗巾:郭泰曾经在外游玩,每当遇到大雨他就将头巾的一角折起来,当时人们也纷纷效仿,故而被称作“林宗巾”。
【结局】:郭泰虽对朝廷早已失望,对政事三缄其口,亦不愿惹祸上身。所以他尽管与李膺等人交好,却避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得以安然终老。但他的友人、他的同事都因两次“党锢之祸”广受牵连,那两场残酷的政治迫害,必使他余生不得安眠。
喜欢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史载杂项
转述历史故事,解说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