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民间造物史,百姓生活志。百工技艺,民生根本。

在你的记忆里,你见过哪些老手艺?时至今日,那些老手艺还在吗?那些老手艺人还在继续做手艺吗?


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的农村还大多没有发展起来,村与村之间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有飞尘,雨天有泥洼,村里的房屋瓦舍土墙斑驳。

每一处,每一景,似乎都在诉说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不易,条件之艰苦。 而90年代农村人的生活贸易,除集市,就是走街串巷的叫卖或兑换粮食。

每当村头响起了叫卖声,小孩子们便一窝蜂地围上去,不管对方拉的物件儿能不能吃,都要一睹为快。

通常卖小零食的货郎会骑着一辆二八大杠,后座架着高高的货架,货架上是各色精巧可爱的小零食,也有一些精巧的生活用品。一进村儿,卖货郎便敲着车龙头上的一面小鼓,孩子们一听便知道是卖零食杂货的来了。

而卖其他东西的人,要么套个驴车——这在当时算是条件好的人家了,要么靠人力拉着板车,车上或放各种形状的陶瓷瓦罐,或放一米来高的陶质瓦缸,或放各种精致碗碟,或干脆只有颜色像夕阳般火红像朝霞般明亮的和面盆,大大小小摆满了木板车。

倒是也有卖别的东西的,比如稻米,卖货人拿稻米换小麦,只不过不常见。他们有时候也会在车上放些编织的箩筐,敞口的,收口的,像八宝葫芦的,像垂吊倭瓜的,更多的也是普通的带双肩背带的敞口箩筐。卖货的人说,这样背东西方便,省劲儿。

这些都是手艺人,就像集市上给人做桌椅板凳、做柜子、做床的手艺人,靠一双巧手吃饭,靠一双能翻出花来的巧手养家。 那时候,除了卖菜的是庄稼人,集市上卖物件儿的多是手艺人。剃头的、扎扫把的、磨刀磨剪子的(自己打的)、做各种农具的……


三十年过去,这些行当除了当初的裁缝铺子现如今改成了订做棉服的店面,其他的都不见了。据说是那些老板们觉得手艺活辛苦还不挣钱,就关门大吉出门打工去了。

这些老行当的衰落与演变,就是一部历史。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百工行当也在更新换代,人们为了生存选择一门手艺,也同样为了生存选择放弃一门手艺。

这些手艺就在选择与放弃间,有些渐渐地消失了,有些则因为一小部分人的坚持,成为了“非遗”,被发扬光大。

摄影作家潘伟就用自己的相机,借助光与影的效果,记录了这些老行当、老手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记者习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职业病”。凭借着记者的敏锐性,他发现了很多依旧保有原生状态的老手艺、旧行当。

也许是觉得应该要为这些艰难存活下来的“老物件儿”做点什么,潘伟边拍照,边做访谈,边与老乡们聊一聊老行当、老手艺的事情。

潘伟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或到城镇“扫街”,或到乡下“扫圩”,他将自己的所见定格在胶片里,将自己的所闻记录成文字,编著了这本记录百工群像的《百工记》。


《百工记》记录百工百业,但它并不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的百工图谱,还是一代人难忘的生命记忆图册,是普通人的时代情怀图集。

《百工记》一共分为了民生之本、一技之长(上、下)、亦工亦商、市井故事、江湖营生、百业拾遗七个篇章,从南到北,民生百态,各行各业,都出现在了作者潘伟的镜头里。 潘伟用镜头截取人们劳作的瞬间,犁地、编竹筐、搓棉线、织布、梳羊绒、翻瓦、烧石灰……

每一个行当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当你看到走街串巷的补锅匠、补鞋匠,当你看到骑着二八大杠的剃头挑子,当你看到露天拔牙的赤脚牙医……是不是觉得熟悉又陌生,亲切又遥远?真的已经很久很久没再见过这些行当了。

《百工记》就像一部时代影像志,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生动鲜活的老手艺,把那些只在老旧电影里看到的行当拉到读者面前,让读者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老祖宗们的生活智慧,以及老行当的魅力。


读《百工记》最喜欢的除了那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百工影像,还有作者潘伟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文字,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各行各业的特点和民生百态。

比如随手翻开的一页纸上,记录的行当是“卖灯盏”,而潘伟在文中写“都用电灯了,依然有人卖灯盏。点灯不为照明,为什么?只为‘做事’——结婚,生子,搬新居。”这说的是人生的三件大事,每逢此三大喜事,就要点灯。

再随手翻开一页,写的是“染坊”。短短三百来字,写出了染坊师傅的一天,染坊的历史渊源,染色的工艺,染布的用途等等。说到桐乡染布,潘伟在文中写“服饰犹入时,传承唯创新。”但无论周围环境怎么变,“百变只为身上衣。”


《百工记》就像是作者潘伟专门为老行当、老手艺作的传记,它们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后来又从生活中消失了。但雁过留痕,这些老物件也在历史中遗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无论是依旧存在还是即将消失,老行当的演变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蜕变。

最后,请允许我用这本书的封皮底上的一段话作为这次访谈的结尾: “历史从来不是冰冷而抽象的概念。……读懂中国百姓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传承物质生活内外的人情温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529评论 5 47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15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09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38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387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28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2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28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0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73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7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痛别挚友江河 第一次见到江河,是2017年是他来单位报道。背着背包、穿着朴素、风尘仆仆。从此,这个勤勉、上...
    飞翔的泥土阅读 184评论 0 0
  • 友友们,读书笔记怎么做?欢迎留言! 看了电子书《柳林风声》都是好词金句,很想做笔记摘录下来,可我发现一个字我都不想...
    孤独的影子27阅读 372评论 0 0
  • 汲取榜样力量,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近日,“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优秀党员典型...
    小努力大能量阅读 104评论 0 0
  • 12、 八月十七日,任命王孝杰为瀚海道行军总管,仍受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节度。 13、 八月十八日,任命司宾少卿...
    华杉2009阅读 634评论 0 13
  • 你的父母理想的去处 家有父母的必看。 家有父母儿女不能在外一心打工的朋友们现在好当下好。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非常深...
    王桂杰_0099阅读 2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