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书之前我一直秉持着对传统学习方法的坚信不疑,但是在阅读过由本尼迪克特·凯里所写的《如何学习》后,我的传统学习理念受到巨大的冲击。
环境选择
‘学习就一定要保持同一地点,并且安静程度与学习专注程度呈正相关’的理念伴随了我二十几年的生活,但是每次被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或是诱惑给吸引,导致自己学习效率始终无法达到较高的程度,每次也会因此而产生自我懊恼的情绪,同时可能会陷入怀疑自我的循环中。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女儿对自己几小时‘专心致志’工作过程中的事项记录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心无旁骛,其实中间被众多的‘杂事’所填满,但是效率确实非常高。放在学习中,我们将来所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的场景中,并非都如我们所愿想的‘绝对安静’的环境,可能会出现纷繁复杂的信息干扰我们,所以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地点的更换,同时学习环境也可以多样化,或音乐相伴,或林间沉思,亦或闹中取静都是学习场景的选择方案。
若是长期保持在同一环境中学习,当大脑需要将其提取之时,能够唤起相关知识回忆的‘提醒物’必然会出现重叠现象,试想当你在林间小道上看书之时,看到某个知识点较深刻的时候,旁边的鸟叫声,和煦的阳关都会在你脑中与其产生某种潜在的联系,当你再次回忆的时候通过回想起那声鸟鸣,或是那一抹阳光,你都会通过那根联系的丝回忆到知识点上。
睡眠
作者在文中同样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或许并没有完全研究睡眠的论文详尽,但是在书中作者已经将睡眠的秘密一角展现给了我们。
他介绍了睡眠分为了四个阶段,若我们需要在第二天进行如数学考试、手工比赛等处理复杂信息事情时则需要在晚上晚点睡,早上也晚点起来;若第二天需要进行如默写考试、历史问答等需要充分调动记忆的事项,则最好晚上按照正常的就寝时间进行睡眠,第二天早上早点起来进行再次复习。其实这个‘秘密’在当代学生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在经历过众多考试的重复‘实验’下,我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当第二天需要进行如数学考试时,我们通常的选择都是睡到自然醒直接去考试,只是我们都未意识到这与大脑的睡眠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睡眠有助于我们对白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组织联系,在梦境中我们的潜意识会将一些白天并未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层剖析,继而将其组成一张知识的大网,同时会将一些杂乱无用的信息进行自我剔除,保证了联系的高效性。
遗忘
市面上有很多的书籍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对抗’遗忘,但是在本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去了解遗忘、拥抱遗忘。他认为遗忘主要有三种作用,
第一是筛选的作用,即大脑起到‘垃圾信息过滤’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筛选重要信息,将非重要信息排除在外,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脑海。
第二是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当遗忘某个知识时,我们需要主动进行二次记忆,此时我们的记忆会被动地进行强化,能够将记忆的时长延长。
第三是促进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遗忘过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会出现一个断层,当再次主动去回忆或复习时,大脑需要对储存的知识进行主动筛选,此时经过筛选的知识会被大脑二次加工,通过创造形成一个个的联系,继而将遗忘的知识与现有的知识共同组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
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担心遗忘,反而需要去学习它的规律,让其为我们的知识记忆添砖加瓦。
总结
以上是我认为本书中较为重要的三点,作者在本书中还对‘如何考试最有效’‘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作者将‘学习科学’的研究历程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剥除了此类实验表面的神秘面纱。
同时书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设计,对于读者的理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若是对其中的理论感兴趣,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对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观察,必会对其中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如何学习’是一个需要终生去探索实践的问题,此书或给予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