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深圳参加了关于物联网的行业会议,包括移动,亚马逊,ZTE和金雅拓几个大厂的分享。
虽说是行业内,但在演讲风格和PPT的呈现上,印证了几个公众演讲务必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个人总结如下,希望与大家交流
1 说“实话” Vs 说“大话”
这里实话指:实际的数据和故事(案例 );大话指:空泛的概念。
为什么要说“实话”呢?
一个Presentation也就2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听众没有机会和意愿去思考太多,能留下印象的,要么是数据,要么是故事(案例),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东西,不需要费脑筋。
举个例子:用数据说能力,一目了然。
而空泛的概念,因为缺乏数据和案例的支撑,听众会无所适从,即使把这些概念包装的很好,比如几个首字母的缩写,但犯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错误,用概念解释概念,这样的“曲折”会让本来就没有时间思考的听众更加懒得思考。
举个例子:
台上的人费力地说,台下的人懒得想,这样的PPT和演讲,也就失去了意义,不是么?
2 有沟通 Vs 没沟通
为了要讲好PPT,单方面的“讲”真的是不够的,需要与听众双方面的沟通。
沟通有两种:
1)激发参与感的沟通
问一个听众了解或者都经历过的问题,让观众感觉“这个我也知道”,从而更有自信,更加愿意参与到之后的内容分享里。
例如:AWZ在开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这是谁么?
2)恢复注意力的沟通
虽然演讲有20分钟,但听众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却只有7分钟,甚至更短。当听众注意力用尽时,再讲下去,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用一些问题或者段子,视频,给观众一个“注意力恢复””的机会。
例如:还是AWZ的例子,在演讲进行到一半时(真的是一半)播放AWZGO的广告视频
知道了沟通的作用,我们也就明白了没有沟通的影响。
具体的无沟通行为呢?一句话总结:自顾自的讲到时间和世界的尽头~
举另一个厂家的例子。你看,吓的我拍照的手都抖了。
3 有感情 Vs 没感情
在所有分享里,金雅拓的演讲中有三点引发了我的兴趣。
形容词:用带有情感的形容词描述概念,传达更多信息。物联网的目标就是连接万物,嗯,听起来雄心勃勃的是吧,比干巴巴的“连接与服务”是不是更有味道?
类比:她的演讲中,关于物联网落地的类比很精彩:“就像是一朵厚重的雨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势能”。 这比“物联网是明日的必然”好理解很多,不是么?
幽默:幽默是群主喜闻乐见的,特别是其他演讲者都绷着脸的时候。
演讲中黑客攻击的一段: “说来有趣,黑产其实是比任何企业,任何产品经理更了解他们产品的人,嗯,他们才是最敬业的员工”。
这些形容词,类比和幽默,就构成了她的演讲所具有的感情和特色。
借用诺曼博士《设计心理学 · 情感化设计 》开篇的一句:“认知负责诠释,情绪让人快速的判断 ”。
在短短的演讲时间里,听众很少会主动调用认知去深度思考,能说服听众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和数据,最重要的是能否引导听众的情绪,到你希望他们去的地方。
情感大法好。
4 最后的“最后一公里 ”
最后,想谈下最近和朋友讨论的问题:“PPT是否重要 ”。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观点:用户只在乎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PPT和包装纸一样,不是产品的核心价值。
这样想的确没错,但我的想法是, 分开看:在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领域,质量价格和服务是王道。但在市场,特别是同质化的市场,用户的决策依据往往是那一刻的情绪。
而这个情绪正是你的PPT,你的演讲,你的页面所要证明的:你的产品,是否符合他的价值观。
同样,除了“价值观”这样的高级精神契合外,一份逻辑清晰,视觉上有设计感的PPT,能传达的更是企业对于产品,个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不是么?
所以,PPT是连接产品和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以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