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这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
父母朋友家有个小女孩,从小生得聪明伶俐,漂亮可爱,又是个惹人怜爱的小人精,个个喜欢。
偏偏又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几岁开始便能歌善舞,是学校里的小百灵。参加各种文艺汇演,歌唱比赛,从不落单。
从小镇到市区,到省城,在她稚嫩的生活里,充斥着精彩纷呈与万千宠爱。
那时,计划生育抓得严,人们思想依旧传统顽固,为了要个男孩不惜代价,哪怕房子被拆,家中被洗劫。
于是,大街上,墙壁上到处都是计划生育的标语。计生办为了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还曾把小姑娘的大海报贴在大街上十字路口处,南来北往的人都能看到。
她应该是我们印象中第一个上海报的“小名人”吧。甚至比明星还早。
谁家生了女儿都希望培养成她那样的,若有儿子则小小年纪就开玩笑,订亲家。
后来,渐渐大了,放弃了唱歌跳舞,也不再到处表演,一心用在学习上。虽然一直努力,但似乎也遇到一般女孩子会经历的瓶颈,总之就是没那么出众了。也渐渐低调了。
长大还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到了一定的年龄,一些从小便观望着的人都在纷纷议论,说这姑娘该找个如何优秀或如何多金的对象。
事实上并没有。她带回家的男孩无论相貌,身高,年龄,与她都不相匹配,更另观望群众眼镜大跌的是完全与多金不搭边。
可以想象,这些观众当初有多“失望”。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放心。
甚至连她的父母亲人,兄弟姐妹都反对至极。
姑娘一声不响,态度坚决。最终以她的坚持征得了家人的同意。
观望散场的群众出乎意料,感慨万分。
有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啊!
前段时间,我看到她,手里抱着孩子,与老公一起回娘家,手中的孩儿白皙可爱,像极了她小时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那些围观的人时不时仍会丢出一两句嘲讽甚至有些恶毒的话。
他们看到的是她从优秀变为平凡的事实,却没有看到她在平淡生活里的自如与幸福。
在我前几年人生低潮期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萎靡到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事笑了,我妈说,回家这么久,终于见到你笑了。我才发现当时的状态有多颓糟糕。
每晚被噩梦缠绕,记得有一次做梦,梦到重逢儿时的班主任,她走到我的身边,笑着对我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吓得从梦中惊醒,一身冷汗。
在那个磨人的长夜,我再也没有睡着。
想起小的时候,称不上拔尖,但也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同学眼中“学习的榜样”以及老师心里“优秀的学生”。
那时“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各种名次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壁,老师喜欢到每次轮流去她面前背书,她都会抱着我坐在她膝盖上。
各种作文比赛,奥林匹克,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才艺展示,都会踊跃参加。
在当时低谷的我来说,或许刚好验证了那句谶语。甚至有人不合时宜地当面和我说,你小时候多乖多厉害啊。在那刻,我信了!
现在依旧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话语,不管是我,还是那位朋友家的姑娘?
很多人都说,看现在这些社会上混的好的都是小时候并不出色的。足见得小时候不能太优秀。
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要嫁的好才佳,男孩子要少年有为才佳。
以至于我们这种不及小时优秀,比不过他人成就的,真真被他们说中,一语成谶,就是他们眼中的“伤仲永”了。
或许是,或许不是。
也许我们真的与自己的小时比,不再那么出众,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或许我们放弃了当初的一些另自己发光的点,只选择其中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心无旁骛,一往直前。
那位姑娘,我知道她的幸福,而我,也有自己的追逐,也许我们没有活在大众的期望里,但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心安理得里。
我知道仍旧会有人,见到漂亮于常人的小孩,就会说,小孩长太漂亮,长大了一般不好看。
或者还有一些人议论纷纷。谁家的孩子太懂事,太出众了,这种长大了不一定是好事。
如今听到,不再苟同,但也不置可否,一笑而过!
小时未必是了了,大未必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