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复盘他人之后,第一种可能出现的竞争策略是跟风,这往往是弱小一方比如小企业或者是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的首选。
加多宝通过“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将凉茶这一广东的地方产品在全国卖的风生水起,不久之后,一些列的凉茶品牌就跟风而出,比如和其正的“凉茶要大气”。
我们也常常模仿那些成功的人。希望可以也由此获得成功,这就是人常说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事实是,从来就没有可复制的成功。
复盘他人之后,第二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借鉴,这往往是自有品牌且资源充足的企业所做的,他们不屑于跟风,但是从竞争对手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从而提炼出不同的概念。
复盘他人之后,第二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借鉴,这往往是自有品牌且资源充足的企业所做的,他们不屑于跟风,但是从竞争对手的行为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提炼出不同的概念。
利郎提出“商务男装”概念之后,市场份额从第五飙升到了第一。群豪受其启发,提出了“城市猎装”概念。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借鉴。
复盘他人之后,第三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主动出击。这往往是有资源、有品牌、有能力的主体所采取的行动。他们因为资源的优势有能力发起不同的风暴。
I:复盘之后有三种策略,分别是“跟风”、“借鉴”和“主动出击”。这三种策略在企业中经常使用,但仍不是最佳方式,只是紧跟竞争对手,而未能把握住行业规律。
其实,这三种策略也经常运用在教育行业。如何能更好把三种策略应用到工作中,个人认为还是要在复盘后的行动中再进行一次归纳分析,提炼规律。
A1:刚毕业工作那会,新教师要听很多课和被听很多课。为了能顺利地上完公开课,当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些课上的比较不错的老师的上课流程安排、过渡措辞、台风等诸多内容。所以当年的“跟风”行为,拼命听课,写听课记录,在一段时间内的确能让自己成长比较快速,但是终究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上课的章法仍旧比较乱。
等渡过了前三年的新手期,这个时候上课也好,管理班级也罢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初步有了一套自己的流程,不过仍旧不能独当一面,很多时候仍旧只是简单地借鉴别人的方法,而不能切实为我所用。比如,我的同事班上不去吃午饭的学生比较少,而我自己班有好几个。我曾经问过很多老班主任,她们一致说“这事很简单,就饿他们一顿,以后就好了。”我用了这种方法依旧行不通。后来,我发现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的确饿了那几个不吃午饭的学生,但是在午自习后,用美团外卖为点了热乎乎的馄饨,留她们在办公室吃完再去上下午的课。
慢慢成长起来之后,领导开始委以重任,比如让带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这个时候出成绩就是证明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所以很多青年教师会早出晚归,勤做题猛改卷,甚至抢占课间和自修课时间用来教学。用“主动出击”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在年段中的能力。好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但是她的“主动出击”却引来了老一辈老师的不满,因为她过多地占用自修课的时间来分析数学卷子,课后又布置比较多的数学作业,因此她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是很不错,她任职班主任的班级学风也很好,其他功课也挺不错,中考成绩整体名列前茅。可惜,搭班的任课老师也不买帐。
A2: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就是“跟风”、“借鉴”和“主动出击”的三步。而这三步的确也是每一个阶段自我复盘的一个结果导向。但是这个结果导向只能取得阶段性的小成就,而不能走远。所以,如果一个青年教师要成长好,恐怕还得再细化每一步:
第一步,新手期的“跟风”没有错,这个时候就是要多听听不同人的课,熟悉课堂教学。不过,事后回顾起来,在大量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记听课笔记。作为新手最好能用录音笔录下同行的某个精彩片段,然后把它整理成课堂实录,写下自己的感悟,比如本片段精彩在哪里?这位老师安排这个环节的用意何在?如果是我,会怎样安排?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自己思考,总结出一些规律,更快地促进自己成长,渡过新手期。
第二步,借鉴别人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成长之路,不过要想能独当一面,必须深入观察。所以,以后碰到学生不去吃午饭,不爱跑操,我就不会一味地采用批评策略了。办公室同事也批评,但是她留足时间让孩子反思,然后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不是单纯真的只是批评。所以,孩子不去吃饭,不去跑操针对不同的群体,寻求他们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某个孩子如果是怕胖或嫌饭菜不好吃不吃饭,我可以先表态她的出发点可以理解,然后再批评行为是不正确,最后借鉴同事的做法,让她们饿一会再给食物吃,解决当下迫切的生理需求和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以后那些孩子就不好意思这么做了。
第三步,“主动出击”也没错,不过不可太张扬。从好友身上吸取了血一样的教训:当我们已然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也要适度考虑同事的感受。上课内容再多也不能占用下课时间,尤其是避免出现拖到下一节课铃声响起的情况;布置作业的时候事先自己做过一遍,精心挑选好习题,避免讲题时间不够经常占用自修课,如果占用了要提早跟其他任课老师打好招呼,说明情况;平时抽空要与自己的团队(搭班老师)沟通,了解彼此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