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中国人餐桌上的食材霸主,引得无数创业者掂刀摇旗呐喊,丁磊卖猪肉,美女卖猪肉成“猪肉西施”……
近年来,猪肉成了国人餐桌上的必备菜,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地人抱怨猪肉不好吃,口感不如前了。怨归怨,恨归恨,打脸的是,真没有几个人因为口感不如前就不吃了。今天我们就从猪肉成为食材霸主的前世今生说起。
(一)令人嫌弃的猪肉
历史上的猪肉,便宜不说还不受人待见。宋朝时期,猪肉是“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大白话就是贵族老爷们不屑于吃低贱的猪肉,而贫民又不知道该怎么去烹饪。爹不疼,娘不爱的猪肉,上不了餐桌竟然是吃了没面子,想吃又不知道怎么吃,这个原因很是让人尴尬。
(二)走上餐桌的猪肉
冲出低谷的猪肉,成为餐桌上的美食,离不开一个人,一道菜。这个人就是吃货诗人苏东坡,这道菜就是惹人掉口水的东坡肉。“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估计,没有这首《猪肉颂》,猪肉能否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还末知可否。
(三)惹人嘴馋的猪肉
见到荤腥就是幸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都养猪,养可不代表想吃就能吃,那到等到过年卖猪换钱后,才会买点猪肉解解馋。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肉的日子基本上屈指可数,只有过年或着谁家办红白喜事了,才有机会吃上几口,就这几嘴肉都能让人美上好几天,那种感觉就是过大年的滋味。
(四)遭人抱怨的猪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嫌猪肉不好吃了,真的是猪肉不好吃了吗?不是,也是!
不是,那是因为物质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像那个嘴里淡出鸟的年代,吃个肉还得等到过节祭祀什么的,毕竟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就不好吃了。
也是,那是因为猪肉真的不好吃,没嚼头,不香,口感差等等,这都是因为现在的猪再也不是以前的猪了。
①品种更替。乌鸦站在猪身上——谁也别嫌谁黑!说起这句俗话,肯定有人反驳,乌鸦哪里有猪白,说这话的人肯定是色盲,你看现在遍地都是白猪,黑猪那是土猪。对,黑猪就是本土猪,养殖时间长,养成要一年多。白猪多是进口洋猪,四五个月就出栏了,黑猪在利益的驱动下,逐渐让白猪替代了,这就是外来的猪好念经,本土的猪难生存的主要原因。
②饮食变化。猪是吃草的,你信吗?洋猪入侵后,养猪标准化的结果就是标配的饲料,规模化养殖,猪要定期防疫打针,这样的猪肯定没有多元化饮食养出来的猪肉好吃,洋猪吃饲料,黑猪吃南瓜、玉米、草……,这就是差别
③洋猪变懒。猪真的变懒了,洋猪以圈养为主,吃了睡睡了吃,黑猪散养,有事没事逛街、跑步、爬山,运动型猪的肌肉有发达,猪肉有弹性,口感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