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这样一件事:某一天,鲁庄公的太子姬般主持雩祭的仪式彩排,他的姐妹们纷纷入场观看。这时,就来了一个名叫犖的家伙,是个养马的。此人大约精虫上脑,就在围墙外头探头探脑,并对这些贵妇公主们大肆调戏。身为太子的姬般见了自然非常生气,于是就命人将这不知好歹的马夫抓起来,鞭打了一通。鲁庄公知道了这事,就对太子说,与其用鞭子打他一顿,倒不如杀了他算了,并且说:“犖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
稷门,是鲁国都城的南门,这点无庸置疑。但对于“投盖于稷门”?历来各家众说纷纭,一般的解释有以下三种:一种是认为盖是城门,说是这个人力气很大,能够将稷城城门的门扇子举起来投出去。第二种是认为这里的盖指车盖,说这个人力气大到能将车盖投出去。还有一种说法更怪,认为这里的盖,指的是草皮子。当时的城门楼子为了防雨,顶部需盖上草皮,这个人可以将草皮子真接扔上城楼。
在我看来,以上说法,都很值得怀疑。第一种说法太过荒诞,这个圉人犖闲着没事干,把鲁国稷门的城门卸下来,远远地扔出去,本身就很搞笑。且不说这勇力远胜《圣经》中的参孙,就是真干了,只怕也难免牢狱之灾。第二种说法的缺点在于,投掷车盖固然是多力的表现,但为什么要在后面加上地点补语“于稷门”呢?,难道当时的鲁国专门在稷门举行过投掷车盖的运动会么?再说不怕把车盖摔破么?第三种说法也不妥,扔草皮子上城楼,怎么看也不象是“多力”的表现。
所以,我觉得这三种解释都有问题。对“犖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从焦循、杜预,再到顾炎武、张聪贤,直到后来的杨伯峻,都没有很好的解释。在《左传》问世的两千多年间,这个搞笑的圉人犖一会儿扔城门扇子,一会儿扔车盖子,一会儿又扔草皮子,糊里糊涂地扔了两千多年,读之令人莞尔。
好吧,还是别再乱扔东西了。
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为:“犖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意思是说,犖这个人很有勇力,善于跳跃,能够跳着攀上稷门。言下之意是,这个家伙能飞檐走壁,稷门这么高,都阻挡不了他的出入,你得罪了他,可要小心被他报复。后来发生的事果然印证了鲁庄公的话。到了前662年的冬天,刚刚即位不久的姬般在外公党氏家里作客,野心家庆父“使圉人犖贼子般”。这里的“贼”,意思就是暗中刺杀。能在禁卫森严中杀死鲁国国君,自然与圉人犖“多力能投”的能力密不可分。
"投"本身就有跳跃的意思,如《左传》中多次说“自投于车下”、“自投于床”,等等,对这个字义的理解,是能否明了整句话的关键。
《太平御览》“人事部二十七•健”条目下,引用了《左传》这段话,并且解释说:“盖,覆也……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至于对错如何,实在也不敢妄下断言,暂记于此,以备后日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