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 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 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一个人吃饭 旅行
到处走走停停
也一个人看书 写信
自己对话谈心
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
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
——阿桑《叶子》
-1-
最初看到上面这张图的时候,第一感觉不是“啊,大海好宽广好美啊!”而是“这也太安静了吧,一个人都没有,好可怕!”
那时候还小,想象若是自己被丢在这空无一人的地方,只怕会无助到哭死。我想那时候的自己,从潜意识里就是拒绝一个人,拒绝孤独的。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见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我们渐渐被推着不得不靠近孤独的阵营。尽管心往“热闹”,身却在日复一日的“孤单”中。
什么时候开始,孤独成了最常见的状态?而热闹,却成了最触不可及的奢求?
亦如手机短信里,最活跃的不是远方的亲友,而是无法拒绝的公号。
-2-
我从小身边就有一大帮朋友,上学、放学、吃饭、玩耍甚至上厕所,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小伙伴们一个个还都是老师跟前儿的“小红人”,因此,当时班里不少人都羡慕我们这超拉风的小团队——“六人帮”!
升了初中高中,一个宿舍、一个小组便是一个家,去小卖部买零食,去老师办公室问题,去大门口推车子回家……无一不是三两成群,更不知孤独为何物?
即使在我高三生病住院的半个月里,好友们凑钱买了一大把香蕉作着伴儿来医院慰问,同病房的大妈还总羡慕我人缘儿好。
生病是我最脆弱的时候,除了忍耐,别无他法。而即使是最脆弱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也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而非心理上的孤独。
-3-
真正深切的体会孤独是在大学。我至今搞不懂,高中那么忙却事事有人陪,而大学明明很轻松,为何大家却疏远了?
刚入学军训的时候,同宿舍六个人干什么都一起,好的能穿一条裤子。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洗澡,一起逛街,像连体婴儿一样。
好景不长,和小学一样拉风的六人小队伍没过多久便分散了,变成了“2-2-2”模式,老大老五在一起,老二老三在一起,老四老六在一起,按个人喜好划分队伍,大家也渐渐都有了自己的事情要忙。
有人加入了学生会忙的热火朝天,有人加入了某社团天天组织活动,有人忙着考四六级和各种证书,有人忙着谈恋爱打游戏……大家看上去仿佛都很忙,会网购之后连一起逛街都省了,会叫外卖之后连一起去食堂吃饭都省了。
第一年每个人过生日时大家都会买蛋糕、准备礼物,买一堆好吃的在宿舍热闹到把宿管阿姨吵来。第二年开始,也不知突然怎么了,都忙的忘记了彼此的生日。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女孩发的照片,配图只有一句话:“今天是我的生日,同宿舍竟然没有一个人记得,我想这就是孤独吧。”
突然就很心酸。
我不会告诉你我以前有多讨厌一个人吃饭,好像独自吃饭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一样。孤单像黑夜捆绑着我透不过气来,不只顾影自怜内心敏感,更害怕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
好像一个眼神瞥过来,就是在指点,在嘲笑。“这个人看上去人缘好差哦,竟然一个人吃饭。”亦或是“这女孩孤零零的自己吃饭好可怜,一看就没有男朋友。”
于是我后来都把饭带回宿舍吃。而很多时候,就连宿舍也是一室冷清。某某去开会了,某某去社团忙了,某某男朋友来找她了,某某去图书馆学习了……
很孤独,却不得不忍受。
不是我们不想热闹,而是没有人肯陪你一起热闹了。渐渐的,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是时候学着长大,学着独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4-
大二的时候,故作勇敢的踏上了一个人的旅行。不算远的小城市,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坐上一列绿皮的火车,听着邻座旅客在耳边热闹的聒噪,欣赏窗外足以洗涤心灵的美景。一瞬间,心情竟然很平静。
沿途跟着一片起伏的山峦,我看到夕阳在山后偷偷隐匿笑脸,看到星光在山顶落尽点点绚烂。沿途跟着一条绵长的河流,我看到它在晨光暮霭中变换着色彩,看到它在无边寂静中缓缓流淌,默默跟随。
我竟开始享受这段旅程,感受那种从未体会过的自由。那时的我,满心兴奋,哪里还会有什么孤独!
来到一家唤作“从前慢”的小店,找一个舒适的靠窗位置,点一杯地方特色的奶茶,选一张简洁雅致的明信片,写给亲密的朋友和未来的自己。幻想对方收到时的悸动,我竟然莫名其妙爱上了这种随心所欲的孤独。
竟然不可思议的发现,一个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当心灵被填满的时候,又怎么会感觉孤独呢?填充物不一定要是他人夜以继日的陪伴,也可以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充实的小幸福啊!
-5-
大学期间我是有过男朋友的。
觉得上天着实很眷顾我,大概知道有句话“大学里不谈一场恋爱是不完美的”,所以在大四时派下来这样一个人。百般忍让,处处为我着想,让我在那段期间,像个骄傲的小公主一样被捧在手上。
可我已经习惯了孤独啊,而且那时候我在忙着考研。
相比有人在图书馆陪你学习,我更习惯一个人默默啃书;相比有人陪你吃饭说个不停,我更想静静的把小本上没记住的单词背完;相比整天要为冷落了对方而内疚不已,我更喜欢开开心心的打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有很多时候,我力不从心。
分手是理所应当,我竟有种轻松下来的庆幸,我想,大概是他出现的时机不对吧。当一个人全心投入到未来的奋斗中时,是无暇他顾的,那对彼此都不公平。
大一时迎面走过个帅哥还要拉着室友花痴半天的我,此刻竟可以做到心如止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会做出取舍,是因为成长让我懂得了什么更重要。
-6-
如今还算顺利的上了研究生,同宿舍四个人除了上课聚餐外很少一起行动。有人在外带着家教,有人忙着去健身房,有人天天泡图书馆,而我,也习惯并享受了这种所谓的“孤独”状态。
上一篇文章里,我写到自己每天都很充实,甚至忙到跟舍友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但室友们关系很好,只不过是各有各的追求,都在成熟的,变得更好。
我们不是没有交集,而是相交后马上再次分离,然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独自去食堂吃饭,等餐时跟旁边一位远道而来上大学的学妹聊的很开心。坐在椅子上拿手机看下载好的节目,边吃边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把我当成疯子。
但那又怎样?成长让我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着呢!
曾今的好友,或者上班,或者二战,或者在不同的城市读研,联系很少,只能靠朋友圈维持彼此微弱的联系。
但这并不是因为感情淡了,而是我们都有了各自最新的圈子,并努力经营着。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哪怕很久不联系,一见面,那种熟悉的感觉还是能一瞬间找回来。很庆幸,我身边几乎都是这样的朋友。
此刻,我躺在宿舍床上,用手机敲下这篇文章。天知道我在写文的时候心里有多快乐,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倾诉,有太多的目标想要完成。
“饱读诗书”的大五不出意外的拿着一本书在看,学霸黄儿开着电脑做着老师留下的ppt作业,小月月在瑜伽垫上敷着面膜伸着腿……偶尔会有一两个人的话语打破寂静,大家热闹的聊上两句,然后继续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我喜欢死了这种状态。
-7-
我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在一点一点变的更好。
真正的感情,不应该是一起懒惰的牵绊,而是激励彼此变的更好的助力!
真正的热闹,也不是一群人震耳欲聋的狂欢,而是各自孤单着为未来的殊途同归而拼搏!
很喜欢简书大神卷毛维安在文章《在大学,孤独是一种常态》里的一句话:
朋友间的最好状态,应该就像恋人间的最好状态一样:是给予对方足够自我独处和提高的时间与空间,然后在忙碌过后,共同分享进步的欣喜。
现在的我,看到那张照片还是会觉得安静,但并不会害怕了。想反,现在的我,看到节假日的人山人海,才会庆幸自己没有凑热闹加入人挤人的大部队中呢。
在大学,孤独是一种常态。是最不费力气就能学到的,人生最简单的道理。
从被动忍受孤独,到安然享受孤独,我想,这便是我们不愿太早面对,却又不得不昂首迎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