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号召,庆祝党的百年诞辰,树立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和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更好的体会习总书记“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的讲话精神,长安大学地测学院“传承红色文化,助推芭蕉振兴”社会实践队在苗行生老师的带领下赴贵州娄山关地区开展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1 出发前合影
重走红军长征路,不忘初心明来路
为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发扬红色精神,实践队走进娄山关,重走长征路,体悟长征魂。
贵州娄山关位于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阳光下的娄山关“青山苍翠风景很美”,然而1935年这里曾发生了两次重要战役,正是这两次至关重要的战役为之后的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清晨,实践队来到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陈列馆里陈列着相关的史料、图片、文物等,再配以现代科技模拟当年的战斗场景为同学们展示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光匆匆而逝,86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红军处境之危险,战斗之惨烈。正如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中所描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本次娄山关之行让同学们懂得正是无数先烈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安宁。
图2 娄山关战斗遗址纪念馆
同成长、共命运,红色基因代代传
为了解芭蕉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实践队走近芭蕉镇,与芭蕉人面对面,零距离感受芭蕉人身上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红色气概。
通过对芭蕉镇领导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芭蕉镇的发展史——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乡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在一代代芭蕉人的努力下一点点变好,特别是在党中央的“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到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
此外,实践队还分别采访了拥有不同政治面貌、职业经历的40余名芭蕉镇民。这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顾个人得失地为芭蕉求发展,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芭蕉人。只要党、政府、人民需要他们,他们便毫不含糊、绝不推辞地把青春献给党和芭蕉。党员王向前在深山修路、挖洞、建学校……用生命捍卫每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用对工作的热爱度过漫漫岁月;党员胡先进为了全村的发展,以为村民谋福祉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他生命的长度作为他为党、为人民奉献的尺度,用前辈的精神办这辈子人的事:他入党四十多年,行医五十年,他甘守清贫,坚守家乡,为政勤,为医仁,为民实,为人民服务亲力亲为;时至今日,越战退伍军人李经书仍以“心爱党国,做好自己”作为座右铭;老教师尉世华从教40余年,并主持招募老师、购进教学设施、建设塑胶操场……时至今日,他仍兢兢业业地扑在教育事业上,潇潇春雨滋润数亩桃李,耿耿丹心教育千百英才。
采访至此,同学们深深领悟了一代代芭蕉人紧跟党的指引,托举芭蕉未来时身上所闪烁的“时时战雄关,日日从头越”的气概。
图3 采访老党员、教师
一颗红种子,开出千朵花,助芭蕉振兴
为更好地了解芭蕉未来发展的出路,我们还采访了一批当地企业家。其中,韦丽君是军人的后代,从小耳濡目染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党史中,在她心间播下为人民服务地种子;过去几年,在她的努力下,芭蕉旅游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目前,她又紧跟国家政策,为芭蕉的养老行业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她已获“最美桐梓(桐梓:芭蕉镇所在县城)人”、“桐梓市脱贫攻坚奉献奖”、“最美行业女企业家”等奖项。为助推芭蕉振兴,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同学们还以“智慧养老,康体养老,文化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为结合点的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智慧型养老方式与韦总进行了深入探讨。
除旅游、养老行业外,养殖业也是芭蕉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此我们前往致富带头人王松先生家中,并通过了解他养牛致富的曲折经历,同学们看到了他在芭蕉脱贫攻坚战中勤劳奋斗的坚韧身影,感受到了他坚决返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图4 与韦丽君女士进行沟通商榷
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同学们“传承红色文化”发扬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继承了先辈同样的血性与思想;增加了同学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自豪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助推芭蕉振兴”,了解了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规划,给出了青年对乡村建设方面的建议,提高了了我辈对建设乡村的热情。
同学们在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满满,一方面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合作,增加了集体荣誉感,明确了今后学习的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团队与各行各业梦怀星辰、甘于平凡、宁守大山,的先进代表相逢;借此,丰富了人生经历,提升了自身素养;而后,团队将循着前辈足迹,乘以许国之魂,献青春之于党、之于乡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