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小豆岛Shodoshima
下楼的时候风灌进来,是深秋了。
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一扭头看到山本忠司的城之眼咖啡,于是飞奔过去。石壁在粗矿中透出细致的美,有一种矛盾的和谐。日本小城的每一条小巷都有性格,或神秘或惊奇,比如有简洁的大门或透过大门而看到一个精致的庭院。遗憾的是有些小巷去过之后再也找不到了,有时却会无意中又走进同一条小巷,像重温旧日情人。
7点半的高松港案内所已经人头攒动。感应门一打开,就有艺术祭的志愿者迎上来,问“Naoshima?”,可见直岛之热门。在她的指引下我顺利买到了艺术祭的Passport和3-Day pass,并确认了前往小豆岛的渡轮停靠码头。看看离开船还有半个钟,刚好去看林舜龙的作品。
�
高松港口|国境を越えて
设计师:林舜龙
设计团队在丰岛以漂流木为骨干打造了这棵9米高的种子船,漂流到台湾,又返回了高松港,转化为一座岛屿。
前往池田港的人很少,我和麻麻在甲板上蹦嗒。头顶上是蓝天烈日,海鸥掠过,我心里是难以言喻的欢乐和自在。
小豆岛很大,巴士沿途经过街道、医院、学校、盘山公路,陆续有人下车。最后到神浦的,除了我和麻麻,还有2个独自跳岛的日本人,70岁左右的爷爷和一位中年女士。下车之后,换shuttle bus去看三都半岛区域的作品。九曲八弯的山道尽头,海面丰盛辽阔,山坳生出白云。我也不鬼叫了,也算惯见了风浪,大声说笑。这里是小豆岛最深最隐的腹地,开发后是民俗资源,但生活中则是当地人平和精致的日常空间。
怪物与少年
设计师:伊东敏光
三都半岛的作品中我最喜欢这一件。少年骑在怪物身上,白钢在阳光下闪耀,是一种明媚的共生。
夕阳之家
设计师:James Jack
这件作品让我记得的,是找寻它的过程。这个宅子曾作为地区集会所,掩藏在民居之中,被我错过。在麻麻借用村子里一间小餐厅的洗手间时,店主叔叔招呼我坐。由于语言完全不通,他让我给他看艺术祭Passport。然后指着未盖章的86号,告诉我方向。麻麻脚疼,让我自己去,她坐在车站旁休息。我往叔叔所指的方向一直上坡,感觉快走到尽头,还是没有找到。于是向正在院子里修剪花木的一位老先生问路。老先生收起大剪子,把剪下来的树枝整成一捆,抱到后园,然后和我一起往回走。他领我到作品前,就默默离开了。我坐在草地上看铺设的像八卦形状的院子时,发现他又回来看我,确认我是不是懂的回车站的路。我连忙起身向他鞠躬,老先生摆摆手走了。
回车站的路上遇到麻麻和刚刚的店主。麻麻笑着抱怨说,叔叔看了她的Passport,也让她来看86号。她一直说自己脚痛走不动,叔叔以为她是找不到,坚持带着她来了。
这几天里,我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日本人。
橄榄织梦
设计师:王文志
肥土山公路边,开着一树树无名繁花,再下边是山坡坡,再下边是一大片梯田,再下边就是橄榄织梦。专注于竹子建筑的台湾设计师,用5000多根竹子编织了这个巨大的梦。王文志:“我就是要让人安静下来,可以躺在里面,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大岩岛2
设计师:大岩·奥斯卡尔
走进一扇手绘的门,就进入了这个半径约6米的充气室,像走进了太空飞船,很震撼。充气室内壁是作者用马克笔完成的360度全景画作,取材自濑户内海风光。大岩说,他用掉了150支马克笔。
太阳的赠礼
设计师:崔正化
土庄港口这个金色桂冠的雕塑是由100片小豆岛盛产的橄榄叶子所组成,每一片叶子上都刻着岛上小学生的梦想。
小豆岛大部港|潮/リン・シュンロン
设计师:林舜龙
走在大部港的26號公路旁,经历从震撼到悲伤。这196个孩童像是用海沙、砂糖、糯米粉、石灰等塑造的。每一个孩子颈部都挂着一块浮木,上面刻着所属的国家,塑像面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经过海水的不断冲刷,塑像会慢慢消溶。完全消溶后,会留下一支白玫瑰。我赤脚穿梭在这些孩子中间,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人类多么喜欢朝海洋寻找答案,因为自知渺小短暂,因为自知尘世空无,一切无非是沙上建塔,此身无非是风中草芥。
橄榄公园
小豆岛橄榄公园,好像走进了魔女宅急便的原型。
天使之路
这条被誉为爱神之路的小径,是在退潮时才会出现在水上的沙洲,但只要涨潮,沙滩步道即刻消失不见。一天两次的奇观使它成为著名的恋人朝圣地。传说走过天使之路,便可得到幸福。坐在黄昏的沙滩上看潮水慢慢退去,步道渐渐清晰,恋人们牵手跋涉的那种仪式感,会让人想谈恋爱。
傍晚返航,气温骤降,大风扬起我的裙角。秋天的小豆岛,到处是波光粼粼的海,橄榄树和酱油香,呼呼的风里有植物的密语,有泥土和肥料疯狂发酵的味道。天蓝得像一个深渊,如果一直朝上看,几乎会头朝上的被吸附进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