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DC漫改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公映。
几小时后,IGN打出10分满分评价,IMDb开分9.9分
豆瓣开分9.1分
《小丑》获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DC漫画中的超级反派“小丑”,首次登场时间是在1940年4月25日DC漫画《蝙蝠侠》,同时也是蝙蝠侠漫画中第一位超级反派,而“小丑”至今已走过79个年头,也成为美漫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英雄之一。
托德·菲利普斯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小丑》没有遵照任何来自原著漫画当中的设定,“可能会有人对此感到愤怒,但我们就只是写出了一个自己的版本,关于像是小丑这样的人是从何而来的。这对我来说很有趣,我们想要说的甚至不是小丑这个角色,而是成为小丑的故事,是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托德·菲利普斯接着说,此片有大部分所要探讨的是这个世界对于同理心的缺乏,“我不认为这个小丑的目标是要看着世界烧成一片火海,这个小丑在他的心中有完全不同的目标,在电影的开头,他正在寻求认同,但我想他误打误撞的成为了一个象征。他的目标是真正地让人发笑,但是他在这一路上做出了一些不好的决定,那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导演希望以“皮包骨”的病态身材,来诠释小丑的精神异常,而杰昆试图在短短一个月、每天一颗苹果的方式暴瘦23.5公斤后,真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
导演给了他一本空白笔记本,让他开始“写日记”发泄情绪。杰昆·菲尼克斯忆述他在写《小丑日记》时,愈写却愈黑暗……日记的最后一面,更被收录到了电影中。“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最惨的是什么?就是人们总期望你表现得像没有患病一样。”这句说道尽了这个角色深埋心底的痛苦与不堪,更讽刺了这个世界对心理疾病的不解与恶意。
杰昆·菲尼克斯说:“我发现我对亚瑟这个人物有感觉,我能明白他的世界、他内心长久以来的压抑与他坚信的事物、还有他所经历的一切痛苦,我能体会他的动机,但还是会在下一秒钟被他的决定震慑住;亚瑟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充满挑战性,尤其是观众们已经对‘小丑’已经有一个既定印象,但是在导演所建构的世界中,就如同现实世界一样,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电影《小丑》的故事中心完全围绕小丑这个角色展开。没有蝙蝠侠,没有哈利奎恩,也根本没有什么超级英雄。
这是一个阴暗麻烦的人在生活中挣扎。他患有抑郁症,陷入幻想,服用多种药物,处理令人尴尬的笑容,看着他周围的社会一点点崩溃。
亚瑟·弗莱克患有一种神经紊乱症,这使得他在最心烦意乱的时候,往往是在最不恰当的时候发笑。他依靠社会服务人员提供情感支持和药物治疗。而当这一切从他——以及他亲爱的母亲——身上夺走时,他就会迅速垮掉,陷入狂躁。
在无趣无望的世界里,他努力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尽力维持生计,但无法保住工作。随着冲突越来越多,他内心对社会和权威的愤怒爆发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起源故事。当然,这更不是一个与蝙蝠侠有关的背景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物研究”的故事。
当你决定把你的整个故事变成一个关于“人物研究”的故事时,你需要探索这个角色的每一个可能的本质。情节在这种类型的人物塑造中不是最重要的。相反,这个角色的情感历程引领着故事的发展。
小丑是人性化的。因为这个人物塑造的选择,尽管我们对他有感情,但我们仍然非常不安。事实上,观众们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会对一个做出如此可怕事情的角色有同理心。
另外,和观众一样,托德·菲利普斯也痴迷于自己电影的开场镜头。对于喜欢这个故事的观众来说,开场的镜头和场景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你剧本的前十页是决定你的故事是否会被影视公司看中并拍成电影的一个关键。
在《小丑》中,我们的第一个场景是一个被生活击倒的人的肖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整部电影奠定了一个基调。
故事中的细节也非常重要,比如《小丑》中颠倒的标志和破旧的小丑鞋。你可以在你的剧本中加入这些细节来赋予角色生命,即使他们在屏幕上没有被注意到。这些都为我们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营造了一种氛围。
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删除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