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不完美才美》,海蓝博士提到关于幸福的话题,她认为幸福由五大关键要素组成:愉悦的感受、成就感、做喜欢并擅长的事、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和帮助他人。
想起白岩松在《白说》中也谈过幸福,他认为幸福的三个境界是:物质,情感,精神。其中物质是基础,情感是支柱,精神是追求。满足了这三样,才能算是接近了幸福。
我还记得小学有一篇语文课文《幸福是什么?》,文中智慧的女儿说: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我不禁开始问自己:我现在幸福吗?
我尝试用白岩松的那个标准去分析我的现状:物质够温饱,情感有亲人朋友,精神,看书画画算吧?想想其实是蛮知足的。可细究下来,物质并不充裕,情感没有归属,至于精神,也仅是初入门槛,还没上道呢。
若用海蓝博士的幸福标准来看,我所谓的幸福好像更虚无缥缈了。总是莫名的不快乐,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不明白为什么而活,工作是为了生存,成就感价值感低。心里好像有一个屏障,将我与这个世界隔绝开来。
这个分析让我更慌了,幸福好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转念一想,我好像又忽略了什么。我为什么非得用这两个标准去判断我是否幸福呢?白岩松说出“淡中得味”这几个字时,他已经历了从辉煌的主播到演讲和写作慢慢沉静的过渡;海蓝老师带着恬静安宁的笑容谈论幸福时,也已完成了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转变。
我在当下花信年华的年纪,幸福于我,究竟是何模样?
抛下所有的标准,我最想要的幸福是怎样的?我想了很久都没想清楚,直到看到《无问西东》里那句话“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深处,是啊,我想要的幸福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忘掉所有的身份,拥有从心而发的喜悦。
那我做到了吗?
好像没有。我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要的那种淡然和从容,是岁月给的。在这个年纪里要这样的幸福,为时尚早。
但我终于看清了我心中幸福的样貌,也不那么焦虑不安了。我知道它就在未来那里,等时光送我到达。我需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个方向去寻找,去努力。
先去找到丢失了的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喜悦。
既然什么都不会,那就去学吧。喜欢什么,就去尝试吧。不用太在意世俗的标准,做你喜欢的事。继续坚持用画笔记录生活的美好;学会使用相机,发现更美的世界;继续阅读,找到困惑的答案;坚持写作,梳理纷繁的思绪,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既然什么都没付出,那就再勇敢一点,主动一点吧。自己的心门也只能由自己来开,敞开心扉,阳光才可以洒进来。不用担心自己的声音太小,多说几次就好。不要等着别人来发现你,世界太大,人太多,而你太平凡。
一点耕耘,一分收获。不慌不忙的努力着,定能靠近我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