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能力都能分成: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我们把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称为“能力三核”。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能力三核,比如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就需要这样的能力三核:
知识:生涯理论基础、多年积累的案例、大量的阅读
技能:写作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概念化能力、数据收集、沟通能力(如插图画手)
才干:好奇心、幽默感、求真
小时候,我因为学习好,家里人都夸我聪明,学习好。我高中考到阿城一中,传说上了一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所以我那时候,每次回家,村里人都会笑着对我说:“大学生回来了!”。大学生的意思就是能力强,很厉害。我也一直飘飘然,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后来,我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到上海工作,每换一个地方,就觉得自己的能力真弱,眼界真窄,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只井底之蛙。想起以前家里人和村里人对我的赞誉,自己竟然相信,我简直觉得很蠢。
这些感觉正是因为我努力学习,走出家乡,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能力更强的人时的正常反应,正如一只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更宽广的天空时,所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样。
除此以外,之所以会有井底之蛙的感觉也是因为,我漫长的18年求学之路,实际上只学到了一种知识——书本上的知识,只修炼了一样能力——考试的能力。
当我满怀期待,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我掉进了一口井里,我看不清四周围的环境,不了解单位需要我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够为单位做些什么。只是机械地被动地适应环境。努力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亮,寻找自己的位置。我记得当时我的领导给了我很多指导,从生活上和工作上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可惜那时候我并不太懂。甚至有时候觉得领导很烦。例如,写工作报告,我的领导喜欢咬文嚼字,一改再改。一个词语可能更换五六个,一篇报告修改上四五遍。虽然我也明白领导是在训练我,可是这种方式却让我很是郁闷,觉得领导简直就是故意找茬。然而,的确是自己的写作能力低下,加上人微言轻,唯有努力理解领导的意图,尽力修改到领导满意为止。
还有更可气的事情,我所在的技术部门,常常需要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比如网络故障排查,电脑故障修理,甚至鼠标和键盘不好用了,业务部门打个电话,我就要屁颠屁颠地跑上去,检查和修理。真正的故障还好,毕竟属于份内之事。可是有时是因为鼠标的滚珠上沾满灰尘出现了故障,只要擦拭一番,就解决问题了。这时候我们技术部门的人都会非常不开心,抱怨业务部门随便使唤人。这种事情,让我一个硕士生去服务,真的是屈才啊。
可是当年,单位初建阶段,除了故障排查,修修补补的小事之外,技术部门也并没有宏大的研究课题让我去研究。
当然,偶尔单位让我代表去参加看起来挺高级的会议,我却慌了神,不知道在会上该说什么,也生怕自己代表不了单位的水平。
我堂堂一个计算机硕士,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自己荒废了武功。
我以为自己荒废了武功,但我不知道我也在当中修炼了自己的技能和才干。
这是我后来发现的。
知识是从不知道到知道;技能是从知道到熟练掌握;才干则是一直拥有。
知识通过同他人交流,阅读当中学习,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我们就能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我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某一天有人告诉我说心理学在养育孩子时很有用,我在几分钟之内就了解了这个知识点,然后我加入了一个父母俱乐部,跟老师学习如何做父母。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可是,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个时候,我是有了知识,却没有技能。
于是,我又开始学习具体养育孩子的方法,不断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几年过去了,有一些方法有用,有些没用。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了。这个时候,我有了技能。
随着我的孩子逐渐长大,越来越证明我所学的知识对我的孩子有用,我在养育孩子方面越来越自信,我对养育孩子的方法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样在这一过程中,我就培养了自己自信,好奇,努力等等很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