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哥有个平时在一张小饭桌上一起吃饭的90后同事, 跟女朋友在一起8年了,说到买房结婚,总是两个字,没钱。
小伙子来公司两年了,当初他大学毕业也是边哥面试的他,所以底细基本也摸清了: 家底也还算可以,父亲做点小生意的。所以这“没钱”两字,以我的了解,多半还是不愿开口跟家里要钱。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倔强,也不好说他什么。
边哥也年轻过,回头看看,年轻时很多的所谓信条,现在也不过是个屁。
边哥大学毕业时,有个执念,是3年立业,独立买下房子,把父母接过来。
3年后,业没立,房子倒是买了,家里给了一半的首付。
边哥的家境,比这位90后,可差的远了。这一半的首付,几乎是父母半辈子的辛劳了。
要是边哥当初守着“独立”买房的原则,没自己凑够首付绝不买房,那个后果,边哥真的想都不敢想。
当然,这个也是运气,边哥当时当然也不是聪明到了能预测房价能涨成今天这样子。
但年轻人是不是该想想,你所谓的这些原则,这些坚持,真的有道理?
人到中年,边哥在这点上,有个论断: 年轻人在没有足够的阅历之前,少给自己加条条框框。
也就是,很多所谓的原则,不过是你的执念,有,不如没有。
唯一该坚持的,就是开放的心态,和内心的善念。 其他的,你坚持越多,不过就是戾气而已。
比如, 刚开始年轻人通常对于薪水,有着一种近乎愚蠢的执念, 甚至会为了几百块的工资差别,丧失了很好的工作平台。
为收入跳槽,很正常,但年轻时最好不要如此。
这样的例子,边哥从踏上管理岗位以来,接触过不少。
最近的,几个月前边哥公司刚走的一个年轻人,人很机灵, 在公司工作了1年多,总共3年的工作经验,跳槽时跟边哥说,那边给的工资比这边加了50%,语气不无得意。
边哥只有祝福他。
事实上, 如果不走, 公司可能会让他尝试做总助的位子, 一旦经受住了考验,业务再精熟一点,就能放出去独当一面了。
以公司当前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差,边哥当年要是碰到这种机会,不拿工资,也会很乐意坚持下去。
但边哥不会跟他讲这个道理。
可能那边公司的机会更好呢?这个边哥真的不知道。 确实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但更重要的是,从他提出离职,并且让边哥知道他是为钱走的时候,他的机会已经丢了。
在边哥这里,不谈忠诚度,边哥觉得这种行为,本身是愚蠢的。 所以,还好没急着提拔他。
得失之间就是这么奇妙。
正是因为不同的选择之间的差别很大,所以,懂得多角度考虑,抱着开放性思维而不执着于内心执念的人,最后胜出的可能性才更大。
真正的聪明人,一定是懂得批判性思维的人, 这样的人, 不容易形成固有成见和刻板印象, 也时刻懂得反省自身。
那么,有没有真正值得坚持,需要你去执着的东西?
边哥觉得,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不断的去想要提高自己,带着善意看世界,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真心付出,有这些原则大方向,基本够了。
其他的,多半都是执念,要么来源于原生家庭问题,要么是你自己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再就是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都该放下。
倔得跟驴似的,多半不是好事儿,这种性格里面,往往愚蠢的成分,占了相当部分。
信息面接触广的人,往往容易接纳不同的角度和可能性,这种人,通常不会倔。
反而是没见过什么世面,人生也没什么阅历的人,容易认死理,通过自己的一点点经验来妄下判断。
殊不知,人其实是通过质疑自己,才不断取得进步的。
一个人很执着的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是挺可怕的一件事。
高晓松有次在奇葩说里说起过自己的父亲,说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跟父亲说话的。 但后来,他理解了他的父亲。
边哥觉得,高晓松和他父亲,至少有一个人,在过去钻进了某种执念中。 要么是高父在高小时候的教育中过于坚持某种不必要的原则,要么高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难以逾越的内心障碍,他认为是自己的父亲造成的。
如果边哥所料非虚,即便是这样一个书香世家,一家子大学者,都深受这种执念之害。导致父子关系僵了半辈子,更何况是普通人?
一个人,从过往的经验中总结,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否过往的经验都是对的呢?
比如,我们身边,总不乏这样的案例:
被某个地区的人坑(骗)了,就开始歧视这个地区的人;
总是被“xx岁前应该xxx”这样的说法吓到,没做到就很焦虑;
对某个人的印象和看法,会持续很多年,即使这个人可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与人的心理形成机制有关系,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按照经验去做,比较直接,不需要那么累,大差也不差, 这是人类在形成思考本能中采取的一种路径。 也就是,做判断时,按照一个模式,这样,大脑可以少做工,比较省力。
但碰到一些关键决策和认知时,这可会误了大事,比如边哥的90后同事,真要坚持不问家里拿钱买房,估计不要多久,他女朋友就会受不了了, 毕竟,哪个女孩子能再等一个八年?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一定要积极工作,收集信息,理性思维,权衡利弊,拿出一个更佳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方案,当然会好于原先的经验让你形成的固有执念。
这就是我们说,要“三思而后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