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是大学学到三大教学法,但是并没有听,只知道名字。真正知道它是在学了一个学期律动课,每次都好开心之后,才知道这个就是达氏的律动教学。昨天看《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上的视唱课老师也采用的是这种方法!昨天看书太兴奋,这么优秀的东西,居然都没什么人研究!!这就像一个宝藏!如果从事儿童音乐教学,就像一个无穷的银行你可以从里面随时提取各种变化无穷的点子。而且,这已然是一种哲学思想,遇到该说是缘分吗,如果我以后真从事了儿童音乐教育,这就是我的Bible了吧。
书籍:
《快乐的体态律动——儿童体态律动课例选》日
《实用音准练习》《达体态律动教学法》 《节奏、音乐和教育》 《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 》达
《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达体态律动学入门》德莱威尔
《爱弥儿》卢梭
《二十世纪音乐教学》乔治路易斯
时间:
达氏:1865-1950,1910理论巅峰
我国:1986年书进入,1990年日本繆力开设培训班介绍达氏。
达氏简介:
瑞士,居住维也纳。父母音乐世家教育。教授视唱练耳。
发展缘起:
发现学生空有演奏技巧,但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无法感受,体现出音乐的美感。对音乐的认知就是数字式的,机械认知,感受不到音乐节奏的流动性。发现传统教育弊端:音乐理论教授和音响效果,音乐感觉相分离,歌唱,乐器的联系和艺术的表现相分离。”
突然发现,没节奏的同学走路很有节奏的流动感,
听着有感染力的音乐把自己的感受变为有韵律的身体动作。
我们的教育就像上个世纪的欧洲,学院派,传统音乐教学。
形成理论:始于视唱练耳改革,构建体态律动,即兴创作教学为标志,形成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的感受不仅依赖于听觉,还依赖于其他感觉。
目的是让学生听到节奏和韵律之后,轻松的做出身体反应。
与古希腊教育理念相同强调身心发展,现代商业社会重点在竞争力,专业化。
传统教育的弊端:1.音乐学习过于专业化和分离化。2.所有音乐理论都是作为抽象理论内容来学习,而与其所表示的音响,情感割裂开来。3.孤立的听觉训练和歌曲学习并不能使儿童理解和热爱音乐
理念阐述: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体操其根本在于音乐。不在于动作模仿,而是将音乐融化于深吸做到用身体官能直接表达音乐。
身体是体验音乐中节奏的第一位载体,听到鼓点,第一反应。
体态律动是从音乐入手,先聆听,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表达去感受音乐各个要素。把身体作为乐器,展示音乐要素
音乐应该是触及人们感觉,影响人们精神。
它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是学生沉浸在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的氛围中。它既是一种社交游戏也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
音乐的本质/起源于就是情感,情绪的表达,音乐(诗经,情动于中,形于言,成于歌...),所以与其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所以我们是通过聆听音乐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表达音乐,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孤立的听觉训练和歌曲学习并不能使儿童理解和热爱音乐,只有通过聆听音乐和身体表达作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只教会学生弹奏乐器,用嘴唱歌是不够的,启发他们到音乐的情感中区,然后把他华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就是说将音乐的要素与孩子运动表现结合在一起,是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的能力。
实践先于理论。
概念界定:体态律动是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的有规律运动来体验和表达音乐。并将这种体验与表达转化为对音乐的感受与认知。
- 音乐和身体运动词汇。身体乐器表达:音高——手势高度,音响——肌肉力度,音色——不同部位,等等。
哲学思想
- 音乐起源于情感/情绪表达。我们通过身体表达情绪情感,因此我们同样可以用身体来表达音乐。
- 生命就是一种节奏。相同的连续性和重复。时间和空间性。
实操理论
尽可能发现儿童身体活动和他们周围世界的声音与自然节奏。以及游戏活动。把这些引入课堂。
教学目标:发展身体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感知力。
教学过程:
1.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教师通过表演/组织游戏/播放音乐,给学生以音乐、节奏的音响刺激,并暗示要学习的音乐要素。使得学生全神贯注,进入警觉地聆听状态,随时准备做出反应。
- 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学生对节奏/音乐做出初步动作反应。往往是单一粗略的。教师随即用动作/音乐对所涉及的时间,空间,重量等问题进行强调,随后用语言给与提示,鼓励学生改变,创造动作。
- 改进反应与表现。引导学生改进反映和表现。鼓励更多创造。
4.识谱与综合反应。再加入理论学习。理论与刚才动作结合。表现视觉符号。
优点、目的
锻炼学生的:1. 培养学生全神贯注,注意力。2. 提高智力,∵分析,理解,表现听到的东西。3. 对音乐的敏感性。4. 身体运动,协调。5.社交。
既是艺术上的探索学习,也是社交的游戏。
它融身体,音乐,情感于一体。能错金听觉,动觉,思维和情感的协调。
非常适合儿童:因为节奏运动与儿童天性有密切联系,而身体运动,音乐与儿童游戏有很容易结合。身体运动和音乐的结合尤其适合儿童的天性和本能。
注重个性化和儿童气质的培养。原理:人气质是通过身体动作可以发现的。
要唤起儿童对音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 游戏活动使儿童感到亲切,自然,还利于教师在宽松的活动秩序中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技术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指导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感到永远是被指导者。
重点:
音乐的本质就是情感的表达转化为音乐(诗经,情动于中,形于言,成于歌...),所以与其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所以我们是通过聆听音乐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表达音乐,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