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区的概念
什么叫创新区?
创新区,英文是 Innovation District,简单说就是一种实现产业集群的城市规划手段。
在创新区里,研发机构、创业企业、孵化器及金融辅助机构等等高度集聚,这里具备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所以企业创新也更活跃,人才聚集,拥有了更高的科技创新密度,更容易实现密切的知识共享和技术合作,是一种支持创新的综合模式。 创新区目前在美国非常普遍,而且这种形态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的主流模式。
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2014年和2017年出版了两份报告,对创新区作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认为创新区主要有三部分资产:
第一是,物理资产,包括在步行范围内交通通达的社区、社交便利的公共空间、全网覆盖的商店等等周边环境;
第二是,经济资产,包括高校、研究院、大企业和创业公司的高密度聚集,最好还有帮助科技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转让办公室等等;
第三是,社交资产,包括当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帮助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交流的各种商业活动。
二、创新区要素
创新区集中了各种创新要素,包括:高校、大公司、创新机构、产业环境。
第一点,创业环境需要高校提供核心科技创新。
在美国,没有高校的支撑,就没有核心科技,科技创新企业就很难成长起来,因此可以说高校的存在,是一个地区产业有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前面几期讲过的 波士顿、卡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等,高校周围聚集大量的公司,这些公司和大学之间形成了共生的创新生态,有这样良好的创新生态链的地区,当地的科技、经济往往都非常的繁荣。这种围绕研发中心的商业集群,类似于围绕某些产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的效应具有相同之处。
第二点,优秀大公司往往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就像从硅谷最早的仙童公司辞职出来创业的8位企业家,奠定了硅谷发展的基础一样。
健赞是波士顿最早一批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的科研实力雄厚,所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跨国企业,现在波士顿地区有1000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其中很多企业家曾经是健赞的员工,可以说健赞为波士顿的创新企业培育了很多企业家。
第三点,创新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对于一家科技创新的小公司来说,离不开创新区里支持创新的相关机构,比如创业加速器和孵化器,波士顿有大量的这种资源,其中有名气的有:充满竞争的MassChallenge、支持硬件创新的Bolt 等等。
国内目前也有不少创业咖啡,创业园区,孵化器,但是配套不够齐全,能提供的支持往往非常有限。
第四点,创新需要科技集群和产业环境。
科技集群,指的是在一个地区,一旦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就会很快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逐渐地就会有企业、人才、创意、技术这些资源不断聚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形成了创新的产业环境。
这可能是目前国内的产业园区,孵化器和国外相比最欠缺的一块。
我们模仿国外也建立了不少的产业园区,孵化器。靠政策的吸引力,也入驻了不少企业,但是入驻的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形成科技集群,更谈不上产业园,尤为欠缺的是优秀人才。
一个创新区其实是因为汇聚了大量额优秀人才,形成广泛的商业网络,这种广泛的商业网络是各种连接,协同,创新变成可能。
波士顿之所以能繁荣起来,主要就是因为它有知名的高校提供前沿科技,有知名的大公司培养企业人才,有创新机构孵化创新企业,最后形成一个科技集群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汇聚形成全球知名的创新沃土。
三、创新机制
美国的科技创新机制主要有3点:
第一,通过《拜杜法案》,挖掘高校科技转让的价值,加速了小公司主导科技创新的趋势。
第二,一个成功的科技创新公司,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包含了关键角色的人脉关系网。优秀的科技公司,需要有经验丰富的CEO把公司运营起来,然后需要掌握先进科技的科学家,作为首席科学家带来可商业化的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投资人帮助企业家和科学家对接,在其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第三,美国科技小公司最主要采用的是“双长制”组织模式,指的就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CEO和一位拥有前沿科技的教授或者科学家合作,形成创业公司的核心组织架构。CEO往往需要特别有经验,四五十岁,行业经验丰富,他负责产品转化。而教授往往是兼职的,是首席科学家,负责科研。
四、创新系统
科技创新需要有一套系统力量的支持。
积木式创新生态的组成要素,包括高校、大企业、创业企业、各类孵化器和加速器、足够密度的创业环境、投资机构等等。可以说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比培养一批成功的创业者更加重要,特别是搭建让普通人能够成功的创新生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