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抄笔记
1、对教师的一种新式观点:教师必须以教育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以教育专业知识为自己的主要专业知识,他才名副其实。
2、作为一个班主任,埋怨是没有用的,除了呼吁体制改革之外,我看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向内求,自我成长,不要向外求索。
3、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4、我们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5、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
6、请举一个班主任工作中的案例,具体说明教育型管理与单纯管理的区别。
7、如果教师善于设计多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
8、请举例谈谈您对教育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9、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思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病灶”,从根上治疗。
10、请具体回忆您和学生的某次对话,自己分析一下,或者和同事们交流一下:这算不算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说明理由。
11、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怀疑自己做法的正确性,才有可能去学习新东西,这才是真正地学习者的思维特点之一——批判性。
12、如果教师比学生带着更多的问号走上讲台,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因为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
13、教师有两项任务:自己学习和让别人学习。“让”是引导、激励的意思。
14、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变成终生学习的人,要把“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古老的格言真正落实下来,不再停留于口头。
15、请回忆您一周内或者一个月内十件(班主任工作中)棘手的事情。想想当时您的反应主要是生气。埋怨还是冷静、反思,心里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办”还是“为什么”。如果您的反应中后者占到七次以上,您就算把握了“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否则,您就还不算“学习者”,那您就要改变自己喽!
16、心理治疗的方法则不同,它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心理治疗尽量避免做出评价,只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由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有时候则根本不论是非,只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了。
17、把心理治疗引进教育科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18、请拿出一个教育案例,说明用传统思路怎样做,用“心理工作室”的思路又怎样做,说出二者的区别。
19、班主任必须想办法真正变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真正做到对家庭教育这门学问心中有数,脚下有根,否则完全无法应对目前的社会状况。
20、教师对于这种习惯性懒惰的、不注意听讲的孩子要尽量少批评,他们没有听讲的能力,批评是不能增长这种能力的,对他们的要求,只能降低,你不降低也不行,能听多少是多少,慢慢提高他们的能力。
21、对家庭教育的诊断不可以把话说的过死,不可以下过于绝对的结论,要估计各种可能,开几种“药方”试一试。有效果,接着吃这种药,效果不明显,就再等一等,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想办法,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重新诊断,因为很可能孩子得的根本不是你想的那种“病”。
22、它的公式是:指导—反馈—再指导—再反馈—再指导。
23、解决角色冲突的办法是什么?
(1)掌握角色分寸
(2)注意角色变换
24、班主任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机动灵活地选取适当的角色。角色变换是一种教育机智,是需要学习的本领,提高角色变换能力,也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
25、请选择您班主任工作中典型的一天,看看您在这一天中实际上扮演了哪些角色,再反思一下您本该扮演哪些角色,其中有没有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的地方,考虑一下应该如何解决。
26、恰到好处的班规是那种大多数人能做到,少数人违反的,然后通过教育处罚等手段,把违反的人数减到极少,这才是班规的作用。
27、请您班的学生把他们能想到的需要遵守的所有规矩都写出来,然后您仔细研究一下,哪些属于国家的要求,哪些属于学校的校规,哪些是班里的要求,哪些纯属您个人的建议,把研究结果向学生公布。
28、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动,另一种是改变他的想法。
29、一些班主任之所以对学生批评过多,一是不明白批评的根本目的,二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有相当多的批评可以变为提醒。
30、请注意,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他完全知道这是错的,批评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你错了”,那是在做无用功。批评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必须让学生明白一点原来不明白的东西。
31、惩罚只有恰到好处地使受罚者“难受”,才成其为惩罚。
32、教育的真谛就不是“输入真理”,而是“组织教育生活”。活动比死知识重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宣讲道理,而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让他们体验人生,而不是背诵人生。教师多在策划“教育活动”上做文章,而只把名言警句作为一种辅助的教育工具。
33、说服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必须提供新信息,也就是说,你必须说出点学生没听说过,没想到过的东西,否则你的谈话信息量等于零,那是难以达到说服目的的。说服应该是先接纳学生的观点(不管正确与否),然后从这个观点出发,进行讨
论,帮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有毛病,加以调整。
34、我们很多班主任确实忽略了学生的许多优点,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用表扬加以强化,结果它们往往就弱化了。其实有不少毛病,按学生的年龄来看,倒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明于知瑕而暗于知瑜。
35、有的孩子有同情心,有的富于正义感,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质朴诚实,有的孝敬父母,有的善解人意,有的长于人际交往,有的办事果断,有的意志坚强……如此等等,凡是社会公认的好品质,都在表扬之列,绝不能只围绕着学校的常规管理来表扬。增加表扬的教育色彩,减少表扬的管理色彩,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表扬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自信心。
36、表扬也好,批评也好,都是为了帮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知己),既然如此,就必须实事求是。
37、班主任只要不盲目跟着社会风气跑,也不盲目和社会风气作对,在榜样问题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班主任在树立某个榜样的同时,用对比的方法批评学生,则不管这个榜样本身多么好,学生都会反感。切忌把榜样放在学生的对立面来宣传。
38、超越了自我,做到了自己原来没有做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也可以拿自己做榜样,用曾有的成功鼓励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师不刻意给学生做榜样而不知不觉地起了表率作用,是最理想的。
39、聪明的班主任运用舆论武器教育学生,尽可能间接使用,引导而不带领舆论,至于公开摆阵施加舆论压力,就要更慎重了,没有相当巩固的群众基础,切不可贸然行事。
40、针对班里发生的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情,做一次民意测试(可以无记名写小条),然后进行分类,看看学生的反应与班主任的预测是否一致,为什么,并想一想,以后怎么办。
41、师爱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师爱也是一种“隐性武器”,最好让它静悄悄地、润物无声地发挥作用,小爱多彩,大爱无痕。
42、学生最重视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哪些方面呢?
亲和力、善于倾听、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事情(换位思考)、公平公正、温和、宽容和耐心、诚信、乐观开朗、幽默、漂亮。
43、有专业能力才有专业尊严,才有真正的职业微信。
44、科学家型班主任: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方案。老教师而保持青年人的天真和热情,不断超越自我。
45、(1)教育与管理,教育是重点
(3)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前者是重点
(4)素质与学习成绩,素质是重点
(5)班集体与个别生,班集体是重点
班主任没有必要非要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他们身上,而应该抽出更多的精力照顾集体,照顾多数人,因为班主任不是为个别学生服务的。班主任应该头脑清醒,把精力花在能做好的事情上,而不是努着劲去干一些显然做不到的事情。
46、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然而,细想起来一共不过三大块: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前两项是抓面,后一项是抓点。
47、班级人际关系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我们观察和影响班风,也可以从教室环境入手。教室是否整洁,学生物品如何摆放,公物保护程度如何,标语内容怎样选择,标语如何悬挂,黑板报有什么内容等等,都可以透露出班风的信息甚至班主任的个性。
48、每人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在教室后面办一个专栏贴出,称之为“发泄墙”,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成熟的班风是有特色的,它必定有一些和其他班不一样的地方,包括活动、习惯、礼仪等等。
49、这种班级往往是在不断的学生活动中培育良好的班风,例如搞主题班会、假日出游、参加比赛、生日晚会等等。
50、其实班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了解学生情况。班主任要培育良好班风,还必须“知己”,要了解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自己适合用什么方式做工作。
51、班风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了解。
班风特色诊断问卷
(发给学生填写时只写“问卷调查”就行了,不必提“班风”)
1、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你最讨厌什么人?
3、你们班同学在课余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4、你们班同学闲聊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5、这个班给你印象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印象最坏的地方是什么?
6、关于班风,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话是什么?
7、如果向全校推出一个最能代表本班形象的学生,你推举谁?为什么推举他?
8、你觉得自己的班有什么和外班不一样的地方?
9、你们班最让你骄傲的是什么?
10、你听过外班同学评价你们班吗?他们说什么?你赞成他们的评价吗?
11、如果有机会调班,你愿意离开这个班吗?为什么?
52、班风是可以培育而不可以塑造的。八方各异气,百里殊风雨。引导班风,只解决班风的主流,不能期望全班“众口一词,万众一心,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53、班主任的个性有可能对班风产生相当影响,尤其是班主任个人魅力突出或者学生年龄小,更是如此。比如管束,就是培育班风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引导是软兵器,管束是硬兵器,区别这两种武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使用的是何种武器,这是需要专业知识的。
54、要培养真正的纪律意识,光靠控制就不够了。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是更重要、更根本的事情。抓两头,属于管理;抓中间,更富于引导色彩。适度纪律,自觉纪律,张弛纪律。要培养自觉纪律,关键是不要管得太紧、太多、太全,要注重学生的纪律体验。没有体验的说教是不能内化或者很难内化的。有体验才有自愿,有自愿才有自觉。
55、在过程上大做文章,尽量与学生商量,尽量使纪律变成一个动态的、发自学生内心的要求,而不是静态的、老师塞给他们的禁令。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在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56、请注意,当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的时候,他们往往也就会更好地考试了”。生活态度是根本,考试能力是枝叶。
57、一个班集体面临新学期,士气可鼓不可泄,这是涉及班风的战略性问题。在公开场合,不提这件泄气的事情,而要用新学期的美好前景和新气象鼓舞全班;暗中把这些人找来,让他们把作业补上。
58、(1)班主任工作边界之外的事情,可以“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2)普通学生能做的事情,小组长可以“不为”;小组长能做的事情,班干部可以“不为”;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主任可以“不为”。
(3)估计会做无用功,则“不为”。同样的办法重复三次就足够了
(4)“芝麻”事件,可以“不为”。这些错误中的绝大部分对孩子的未来都不会产生什么坏影响,班主任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或者点一点即可。一定要学会“没看见”的本事。
(5)情况不明,暂时不为
(6)个别事情处理起来会影响大局,暂时不为。
(7)没做好准备“不为”。
(8)像节能、节水一样节约语言,剩下时间来用于思考。班主任们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能精简一点就精简一点。抽出更多的精力来“治本”——想办法抓班风和问题生了。
59、建立班风主要靠引,而不是堵。
60、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网络,层次分明,责任分明,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1)选定(有时用选举的办法,有时用指定的办法)二级管理者(班干部)和三级管理者(组长)
(2)和学生共同商定他们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方法
(3)监督二、三级管理者的工作
(4)处理二、三管理者确实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
61、常务小组长干什么呢?他的任务是提醒各位专项小组长做好自己的工作,万一有某个人忘记了,或者不负责任,常务小组长就要临时替他一下,也就是说,常务小组长是照顾全盘的和“保底”的,他要保证本小组的工作都能完成。
62、可以安排一个“座位班委”,他专门负责了解全班同学对座位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班主任提出座位调整建议,成为班级的“座位专家”。像穿校服,做眼保健操,放学路队这些事
63、可以考虑在班级建立一个“小法官”组,由班级学生民主推选三个大家公认最公正无私的学生做小法官,学生之间的矛盾,如果小组长不能解决,可以提交小法官仲裁或调解,当事人不服,可以到班主任处去上诉。这样估计也可以筛掉很多琐事。
64、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智囊团”,让学生民主推举几个公认最聪明、点子最多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拔尖),给班主任当参谋,他们或许可以给班主任很大助力。
65、为了避免分权可能带来的弊端,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把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规定的清清楚楚,而且一经确定,就不要任意改动,还有就是要做好各种预案,保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事先准备好的补救措施。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班主任动一番脑筋的。
(1)不要拿小干部当“国家干部”
(2)不要拿小干部当“亲信”
(3)不要期望值太高
小干部对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主要任务不过是提醒、规劝四字,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剩下的批评、惩罚、采取措施、个案诊疗等,都是班主任的事情,一定要注意,你只能把学生确实力所能及的任务分给他们,期望值一定要实事求是。
(4)不要求全责备
(5)你要轻易用“招安”法
(6)不要轻易撤换小干部,不提此事,安排另一个人做“干事”,实际上接过他的工作就是了。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66、请您设计一个分层次的班级日常管理网络,把各种日常管理项目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然后找几个学生,听听他们的意见。
67、问题生的分类:
(1)不良行为习惯型
解决这类问题,除了一般性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之外,还必须进行个案诊疗。最好能找到其家庭教育具体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帮助孩子进步。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技术。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出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
(2)厌学型
(3)心理障碍型
(4)品德型
(5)“好学生”型
68、一般班主任在一个学期之内诊疗(认真研究)的问题生最好不要超过三个,而且不能同时作为重点,否则精力就不够了。
69、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想想自己,面对自我”,“因为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孩子,是一些知识和社会经验都不如你的人。”
70、教师教书时间越长,思维越僵化,头脑越简单。在社会其他行业的人看来,自然就是“傻”了。一定要读书,一定要不断寻找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和他们交流,以砥砺自己的头脑,保持自己思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