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三、於食知量(分四科) 卯一、徵
【云何名為於食知量?】
這「二道資糧」一共是分十一科,這十一科前面第一科是「戒律儀」、律儀戒,第二科是「根律儀」。現在第三科「於食知量」分四科,第一科是「徵」。
怎麼叫做「於食知量」呢?這是「徵」。
下面第二科「標」。
卯二、標
【謂如有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
這底下標出來,第三科解釋。
這個「標」就是,這個修行人吃飯的時候,不是說拿過來就吃、不是那麼意思。你心裏面要有正念觀察思惟的,然後再吃所吃的東西。你的目的,吃飯的目的不是為了「倡蕩」,也不是為了「憍逸」,也不是為了「飾好」,也不是為了「端嚴」,「乃至廣說」,這叫做「於食知量」。
《披尋記》八一六頁:
《乃至廣說者:如前已說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飢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即此廣說應知。》
「乃至廣說者:如前已說」,前面文說過。「然食所食,為身安住」,修行人為什麼要吃飯呢?他目的為了身體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飢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為此,因為這個才要吃飯。這就是正文上「乃至廣說」所略去的,就是這裏補上了。
這一段文是「標」。
卯三、釋(分二科) 辰一、廣辨(分二科) 巳一、辨(分六科) 午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分二科) 未一、徵
【云何名為由正思擇食於所食?】
下邊一一的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廣辨」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六科,第一科由「正思擇食於所食」,先解釋這一句話,第一句話。第一科「徵」。
「云何名為由正思擇食於所食?」這是「徵」。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思擇(分三科) 酉一、觀諸過患(分五科) 戌一、標
【正思擇者: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思擇」分三科,第一科「觀諸過患」,先是「標」。
「正思擇者」是什麼意思?「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就是你要用最好的智慧,就是從這個佛的法語裏面學習來的智慧,這是最好的智慧;不是世間上的戲論的事情。「等隨觀察」,要這樣觀察。觀察什麼呢?觀察「段食的過患」,這樣子。這個「等隨觀察」怎麼講呢?
《披尋記》八一六頁:
《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者:如下說有三種過患:謂受用種類的過患,變異種類的過患,追求種類的過患。觀此一切或觀隨一,是名等隨觀察段食過患。》
「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者:如下說」,下面有說,就是下文「有三種過患:謂受用種類的過患,變異種類的過患,追求種類的過患」。「觀此一切或觀隨一」,這個「等」這個字就是當「一切」講,各式各樣叫做「等等」。「觀此一切」的過患,「或觀隨一」,這個「等隨」這個「隨」是什麼意思呢?觀察其中那一個叫「隨一」。「是名等隨觀察段食過患。」
【見過患已深生厭惡,然後吞咽。】
「見過患已,深生厭惡」,在你的智慧的觀察下,你感覺到這個段食有這麼多的過患,然後你的心裏面「深生厭惡」,深深的有厭惡心,這裏面沒有愛著心了。不是東西好吃,心裏面有貪心吃;不是。他心裏面有厭惡心,「然後吞咽」下去的,要這樣吃飯。
戌二、徵
【云何名為觀見過患?】
這是第二、是「徵」。前面是「標」,這是「徵」。下面「列」出來。
戌三、列
【謂即於此所食段食,或觀受用種類過患,或觀變異種類過患,或觀追求種類過患。】
「謂即於此所食」的「段食」,就是一段一段的。「或觀受用種類的過患,或觀察變異種類的過患,或觀察追求種類的過患」,這就叫做「觀見過患」,這是列出來。
現在下面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受用種類的過患」分三科,第一科「徵」。
戌四、釋(分三科) 亥一、受用種類過患(分三科) 天一、徵
【云何受用種類過患?】
這「受用種類過患」怎麼講呢?
《披尋記》八一六頁:
《云何受用種類過患者:吞咽段物是名受用。於爾所時有其非一可惡穢相,是名受用種種過患。》
「云何受用種類過患者」:「吞咽段物」,就是你吞的時候一段一段然後吞下去,「是名」叫做「受用」。「於爾所時有其非一可惡的穢相」,那麼多的時間,你吞下去以後又經過多少時間,有那麼多、不是一樣,有那麼多的可惡、可厭惡的、汙穢的相貌,「是名受用種種」的「過患」。
這是先簡單的解釋,下面正文正式解釋了。
天二、釋(分二科) 地一、明種類
【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味觸皆悉圓滿甚為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捨,次後轉成可惡穢相,當轉異時狀如變吐。】
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明種類」。
這受用的種類是那些種類呢?「謂如有一將欲食」的時候,「所受」的這個「段食」,有「色」、你眼可以看,有「香味」、有鼻所聞香、舌所嘗味,「觸」、這個身識所感覺到的。「皆悉圓滿」,這是挑好的說,這色香味觸這麼好。「甚為精妙」,這廚房的人做得特別好。
「從此無間進至口中」,進至你的…,這個行堂給你盛好好的,然後你把它放進口裏頭了。「牙齒咀嚼」,進到口裏然後自己嚼,嚼的時候有「津唾」,就這津液它就出來了,出來了就是「浸爛」,「浸爛」就是和這個飲食放在一起就浸爛。「涎液纏裹」,這個「涎液」,也就是那個「津唾」和所食的東西混合在一起了,叫做「纏裹」,「轉入」到「咽喉」去。
「爾時此食先曾所有」的「悅意」的「妙相」,「一切皆捨」,一入到咽喉以後這些妙相都不見了。「次後轉成可惡的穢相」了,就不是那麼美了。「當轉異」的時候「狀如變吐」,「變吐」什麼意思?就是「排泄」的意思,和那一樣了。
地二、觀過患
【能食士夫補特伽羅,若正思念此位穢相,於餘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初尚不能住食欣樂,況於此位。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過患相生,不淨所攝。】
這是第二科「觀過患」。前面說「觀總類的差別」,這底下「觀它的過患」。
「能食」,能吃斷食的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就是「補特伽羅」,就是無量劫來老是流轉生死這個人。「若正思念此位穢相」,如果你若是注意的思念這個時候的「穢相」,就是你一咽下去以後這個汙穢的相貌的時候。「於餘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對於其他的還沒有「變」,你還沒有放在口裏面的時候,那些「精妙」所受的「飲食」,「初尚不能住食欣樂」,一開始你連歡喜吃的心情都沒有了啊!是這樣子。「況於此位」,何況你從喉嚨咽下去的時候你還生歡喜心啊?
「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次受用增上力故」,由於你這樣的觀察各式各樣的相貌,你漸次的受用的增上力,在這受用的力量。「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這個使令你的所飲食的那個淨妙相沒有了,過患相就現前了。「過患相」就是「不淨所攝」。
天三、結
【是名於食受用種類所有過患。】
是這麼意思。這是結束這段文。(20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