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培训时听史建筑老师的报告,颇受启发。比如,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概念落实下去。
史建筑老实说,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就这四句话: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如果我们一线的老师天天在这些概念当中转来转去,学生们是记不住的。如果我们仍然是在在一线传递这样的概念,老师是失职的。
其实所有的东西应该是层层分解,然后有机落实到教育实践当中。 说“运用”这条线。
“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其他三个都不谈,顺着其中一条线路走,叫“得体”。“得体”当中,涉及到的要素有表达者、接受者、语境、语体、风格。再顺着“语体”再讲,可以分口头和书面。口头和书面还可以再进一步分。
史老师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讲具体操作。发现,因为最初拿到这个文本是1972年的版本,当时好多句子都能背下来。但是现在孩子拿到的版本是1995年的,这两个版本里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就灵机一动,把1972年的版本给他们各自印了一份发下去。
同学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找不同”,到了高中仍然可以用。找来找去,孩子突然发现语言的运用就藏在这里。老师不需要讲很多,学生自己去寻找不同,然后再分析这种不同,来进行评价,整节课就这样操作。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而且抓住了语言学习这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