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大学发布了《2017年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从招生简章来看,从今年开始,所有具备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向清华大学提交申请,不用进行笔试,只需通过一个叫HSKD的汉语水平测试,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5个科目的笔试考试,然后在家试或者面试录取。这样看来,入学要求明显放宽。
招生简章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的人认为清华大学降低国际学生的入学门槛是崇洋媚外。讨论最为激烈的是“加剧教育不公平,十年寒窗不如如一纸国籍”。特别是针对有钱能改变国籍的人,进入清华将更加容易。虽然清华大学针对原是中国国籍,后来加入外国国籍的人,进行了一些条件限制,即:需要持有有效外国护照是4年以上,且最近四年之内在国外实际居住两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满九个月以一年计算)。对此,也有网友认为:有钱的人给孩子小学申请护照。然后高中在外国读一年半的书,就可以直接回来读清华。
其实在这汹涌的舆论面前,隐藏的是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强烈不满,本来京城学生考清华北大,比外地学生考清华北大就容易了,现在有钱人再来分一杯羹,让人更加不爽。
为此清华大学回应,“申请审核制”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录取难度,而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是为了提高外国留学生比例,提升清华大学名气。
就我看来,一是清华大学的招生简章没有明确招生的程序,让许多不明吧“申请审核”制的人以为只要申请就可以读清华。而且审核的调减不注明,让网友觉得其中有“猫腻”。第二,要提升清华大学的名气和世界地位,首先要提升内部素养。要提升清华大学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通过一个留学生比例来提高,好像这个名气提升可以对照指标,一个一个的套。留学生比例不高就扩大招生,研究论文不够,就剽窃抄袭或者邀请几名知名教授。忘记了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回归其本质,教书育人,尽心研究,“腹有诗书气自华”。清华的领导,更要把脑筋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上来。
其实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清华大学怎么招生与我们无关,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考得上清华北大,我们只希望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不要在招生过程中出现太多寻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