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Verizon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其中包括超过5G的超级碗体验,每个HTC Vive 头显每秒50兆比特流。本月,在冬季奥运会上,KT公司和英特尔也展示了这项技术。来自平昌奥运会的高清图片和360视频VR通过5G从多台摄像机进行流式传输。
首先,连接速度下降和带宽变化,就像基于云计算的中国试验在光纤宽带上所经历的带宽变化可能在5G以上一样:可能会出现信号下降并从3G切换回4G,可能会影响到体验。
所以,在光纤很可能被移动电信和5G所接管的世界中,我们如何确保我们能够获得令人信服的基于云的VR体验?因此,对于360度视频和传统视频流,因为这些视频流也很可能会在未来提供我们所有的媒体,特别是24K在过去被理论认定为提供真实的VR体验的重要元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学习关于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简要介绍,这些技术基本上是移动数据天线,这些天线通过算法协同工作,以确保5G信号不会掉线。已经在4G中使用过,似乎越来越好,更安全,更小的外形和更高的能源效率。
确保信号稳定且VR内容质量高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AI Cloud,它能够管理GPU(运行高质量视频的图形处理单元)和内容,以便延迟输出和分辨率保持足够高的品质。目前AI Cloud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华为AI Cloud(称为Atlas)直接从其余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提取,以便使用机器学习来优化自己。它着眼于大量的MIMO 5G客户端连接质量以及来自云端的视频GPU吞吐量,以确保内容交付得到优化。
在大方向上,说到虚拟现实,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欢迎的,唯一的怀疑可能就在于技术能不能上实现。VR的核心技术依然与CPU、显示屏等IT技术相关,同时在光学领域又添加了一些部分,如果你相信摩尔定律,那么就可以肯定在未来几年里,VR现存的一些问题(纱窗效应、眩晕等)都会被解决。在使用体验上,我发现目前在交互方式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比如Oculus Rift和PSVR都采取了传统游戏手柄和体感手柄并存的方式,手势和眼控等方式也有可能成为未来VR重要的交互方式。最后是内容和应用,虽然貌似国内的CP团队的日子过得普遍不好,但从国外的数据来看,每月都有多款VR内容面世,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国外的VR用户数量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综上所述,虽然在当前的时间点上,VR看起来没有2015、2016年那么火爆,但其实VR在当下才是一种更加理性和务实的发展状态。消费者的长期看好、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这点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探索)以及内容应用的日益丰富,决定了VR正在“触底反弹”,向着一个辉煌的明天不断前行,对此我充满信心。最后吐槽一下:相对于区块链和ICO,我觉得还是VR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