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就像一团跳跃的火苗,狂放,热烈,争突,燃烧自己,挥洒豪情,一分一秒都不会休止。即使火势不旺的时候,他也是洋溢着低沉的怒号,尽力的迸射出火光。
他的一生是一个诗人浪漫瑰丽的传奇,他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把自己的心意快意的泼洒在山河蕴含的隽永上。
李白最大的特点是自信,自信到“狂”到“妄”,这种藐视一切的强烈的自信成就了诗人一生传奇的写照。他一手擎着酒杯,一手擎着宝剑,狂饮之下必是佳作百篇,陶然之中必是醉舞狂歌。清醒之后,睥睨万物,什么都到不了他的眼前。
他所生活的时代被人们称之为盛唐,盛唐之所以为盛唐,是因为有李白这样一位狂放的诗人。他不是盛唐时代唯一的诗人,但他却是盛唐时代唯一的一个有着汪洋恣肆、桀骜不驯和一泻千里的气魄和胸怀的大诗人。
没有李白,就没有所谓的盛唐气象。那种雄浑和大气,那种恢宏和浪漫,那种豪情与无忌,折射出李白一个凛凛难犯的大写的自我的形象。
李白的传奇,始于从小就我行我素,率性而为。他从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强烈的自信支持他选择了一条与世俗迥然有异的人生道路。
这种率性而为的自信是他一生的行事准则,无论失意还是得意,他总是把头昂得高高的,只有他藐视别人,他绝不接受被人藐视。
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学成了五行方术,十几岁便览诸子百家,作赋凌相如。年及弱冠,学得一身好剑术,掀开了任气游侠,交结豪杰的青春的沸腾的岁月。
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辉煌,开放而意气风发的时代气息,激励着李白建功立业,垂名宇宙的豪情壮志,也点燃了他为此梦想孜孜以求的热情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雄心。
李白在人生之始就为自己设计了和世人迥异的人生道路,不屈己,不干人,不赴举,要一鸣惊人,功成名就之后,效张良,法范蠡,泛舟五湖四海。
功成身退,不啻为最美好的政治愿望,很多人嗜欲恋栈,直到大祸临头了才幡然醒悟,不过为时已晚。李白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物,他的建功立业是一种纯粹的政治理想,而非官迷似的疯狂迷恋权力。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弱冠以后,李白带着父亲留下的可观的资财,东下维扬,漫游江南。
吴越一带的风光水色,蕴含着无尽的灵性和韵致。洞庭秋波,鄱阳春澜,匡庐秀色,淮南风月,更加上前辈诗人的足迹和咏叹,李白赤子一般的心灵早已倾倒在这一片江南的秀丽山水中。他的心醉了,化作千点万点,一滴滴洒遍吴越大地的每个角落。
他追随着自己深深仰慕的南朝大诗人谢朓的足迹,醉心于吴儿越女的轻灵剔透,滥觞于青山古刹的题咏书怀。
开元二十九年,李白来到安徽宣城,一呆就是三年。这里是谢脁任太守的地方,李白来追怀这位先人。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秋夜登高,自有一番感喟。皓月当空,白露迷蒙,澄江如练与月空相接,金陵城倒映在云水烟光摇荡不止的大江里,一种如烟似梦的感觉袭来,心中感到空茫一片。
从古而来,谁可为自己的知己?大概只有咏出“澄江净如练”的谢朓了。一股凄迷悱恻的思古幽情淹没了这位登高望远的谪仙人。
谢脁是李白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是他最仰慕的南朝诗人。李白总把自己看作独步古今纵横宇内的高蹈人物,很少有让他佩服欣赏的古人,唯独这个谢脁,偏偏就令他敬服得很。在李白的诗作中,歌颂谢脁的作触目皆是。
三山怀协调,水澹望长安;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足见,谢脁堪称李白的文学图腾和精神偶像。
难怪清朝著名的诗论家王士祯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诚然!
开元十八年,诗人三十岁。就在这一年,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
为了达到干谒的目的,李白挥笔写了那篇响震千古的雄文,“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到底是大诗人,连吹捧自己的文章都写得让人绝倒。
有的人也写文章显摆自己,最多不过顶三天,三天以后就没人记得这回事了。李白却能让夸耀自己的文章流传千古,这份魄力和胸襟是后人不能比拟的。
然而光吹不管用,第一次入长安,尽管李白一脑子的绝妙好诗,一肚子的雄才伟略,却无奈之下坐了冷板凳。
失望之下,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新的漫游。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一生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默默无闻,要么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要么痛痛快快地结束生命,化为烟尘。
天宝元年,诗人忘却了昔日的失望和落寞,再次满怀憧憬的来到长安。或许这次他成熟了许多,或许他的热血忍不住沸腾,但他确实杀回来了,而且这次注定不凡。
他是奉诏前来的。李白有一个道士朋友,名叫吴筠,这个人仙风道骨,仿佛世外神仙。
玄宗为了祈求长生,经常向吴筠打听一些可以延缓衰老的神方。吴筠因此成了玄宗皇帝的座上客,就趁机向玄宗推荐自己的老朋友,也同样喜欢修炼道术的李白。
李白的漫游因此而提前结束。他奉诏前来与玄宗会面,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玄宗看见李白神气高明,不似凡人,飘飘然忘却万乘之尊的身份,与初次见面的李白相处得好像老友重逢一样。
会面结束,玄宗诚心实意得挽留李白,让他当上了许多读书人梦寐难求的供奉翰林。李白一听,高兴劲怎么形容呢,他简直是疯了。
或许这是自他出生以来的最大的快乐,他感觉周身上下轻飘飘的,来一阵风就能轻扬九霄。他痛痛快快的豪饮了三百杯,狂醉之余写下了令人传唱千古的文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扬眉吐气,狂狷任性的性格又一次显露无遗。
这次实实让李白大大的风光了一番。那位风流倜傥的玄宗皇帝也着实喜欢李白。在金銮殿上,李白醉草吓蛮书,而且令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个性狂傲到了极至的地步,也为短暂的宫廷生活的的终结埋下了伏笔。
李白的第二次长安之行,虽说得到唐玄宗的青睐,但终因杨贵妃的厌恶而赐金放还。
李白是个狂人,狂劲发作了,天王老子都不管不顾,杜甫称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人在官场很不好混。
有这么一天,玄宗十分高兴,带着杨贵妃到牡丹花盛开的兴庆池畔沉香亭去坐坐,还不忘叫上梨园弟子,并大音乐家李龟年。
到了沉香亭,看到满池的牡丹花争芳斗艳,香气怡人,玄宗非常欢喜,就对李龟年说,今日不同于往日,赏名花,对爱妃,不能翻唱陈词滥调,要谱新曲添新词,李翰林诗文俱佳,何不请来让他临场填词,为我们增添乐趣。
于是,大宦官高力士就去请李白。那个难请就别说了,不敢拂了玄宗和杨贵妃的兴致,高力士只好低三下四的说好话,可谓费尽唇舌,差点没给李大学士下跪,这才把喝得醉醺醺的李白请到沉香亭。李白不辱使命,趁着酒兴,当场作了三首小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栏杆。
李白溜须拍马的功夫十分了得!这三首小调明写牡丹,实则是在捧杨贵妃的香脚。
李龟年当即谱成曲子演奏,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亲自捧笛吹奏,每遍临终了的时候还故意拖长音调。
杨贵妃听了,美,心中春风得意,眉飞色舞,媚眼不断的向玄宗抛去。玄宗一看杨贵妃高兴,自然十分欢心,对李白大加赞赏。
按理说这种情况,李白应该是平步青云,大升特升,可是他点背,好运见了他都绕道走,谁让他得罪了大宦官高力士呢?
高力士是玄宗面前的红人,也是最早就跟着玄宗搞政变的老人,玄宗对他的感情颇深,什么事都要和他商量,什么要紧的事都要交给他去办。李白得罪了他能有好果子吃吗?
从沉香亭回来的路上,高力士当着杨贵妃的面就诋毁李白:老奴原本以为娘子听了李白的小调会怨入骨髓呢,谁知道竟这般拳拳欢心!
杨贵妃不明白什么意思,就询问缘由。高力士说,赵飞燕出身低贱,用她来比拟娘子,居心何在?
杨贵妃由此开始对李白不满,又听人说李白为人狂放不羁,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由不满而生怨恨,常常在李隆基先生面前吹枕头风,说李白的不是,李隆基先生信以为真,渐渐冷落了李白,最后赐金放还,使李白的理想沦为泡影。
二入长安,虽然没有像上次一样遭到冷遇,可一副热心肠碰到的依旧是根冷钉子,他再次头破血流,他再次伤心欲绝,他又萌生了离开伤心之地的想法。
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他两年前的豪言壮语。两年后,他骑着瘦驴,痛苦彷徨的离开魂牵梦绕的长安。
他走三步一回头,走五步一回首,眼中充满了由最后的一丝希望而点燃的热情,他希冀着能有健步如飞的小太监从宫门里跑出来,用铿锵悦耳的声音宣读玄宗执意挽留的旨意。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等到,玄宗对李白的离开似乎并不在意。李白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在艰难的挪动,前边等待自己的是那头瘦驴。李白一声苦笑,今后就剩下它陪我四处游荡了。
他现在又重返自由了,用不着再写自己不愿写的狗屁诗文。他应该庆贺,庆贺自己又重新得到了新鲜而自由的空气。
可对于一个失掉了梦想的人,能这样安慰吗?他的心里有诉说不尽的苦楚,可是他还要佯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杜绝小人的窃笑。
诗人来到凤凰台,望着东去的江水,心潮澎湃不已。
眼中的一切景物,江水,青山,翠竹,残垣断壁,古代坟丘……所有的色调都是暗灰色的,仿佛诗人惆怅的心怀。那轮红日,光亮耀眼,可是却被乌云遮蔽,不能照见这颗热血心灵,让它白白的在失望中哭泣。
可恨的小人,只懂得搬弄事业,毁灭了诗人一生的梦想。诗人泣着血泪写道: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分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痛恨浮云,却放不下自己的理想。
他离开长安以后,开始了漫长的南北漫游。他在幽州游历的时候,敏觉得嗅到了唐朝即将到来的空前灾难。他的心中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他感觉一块黑压压的云彩正笼罩在大唐王朝的上空。
果不其然,天宝末期,安史之乱犹如一场瘟疫,肆虐席卷了李唐的江山。
在这场动乱中,李白不能幸免于难。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白并非为国捐躯——死在安禄山野蛮的铁蹄之下,而是死于“兄弟阋于墙”的皇室斗争。
在急忙慌乱的情况下,李白被急于建功立业的想法冲昏了头脑,以至于排错了队,成了牺牲品。
关于李白的死,《旧唐书》是这样说的,“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但民间却相信这么一个传说,诗人乘着月色,载酒泛于江上,看见水中月影摇荡,竟以为是天上的那个,遂举杯狂歌,兴起就俯身去捞,却一去未归,长逝在江水中。
多美的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