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独孤燕
第一次阅读这本《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心里就产生了两个字——差距。对,就是爱上阅读的人与浑浑噩噩的两种人生差距。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时光机把我带回到自己出社会以前,我会不会爱上哪怕一本课外书?
同样是农村穷苦家庭长大的孩子,同样有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经历,我却连“骨气”是为何意都不清楚。看到文中一字一句的描述,那简直就是情景再现,我再难耐住心中那悲痛的情绪。
文末有梳理出孙少平从爱上课外阅读,到刚上高中时的3大变化。
孙少平初入高中
刚上高中的穷孩子孙少平,每天总是等到最后才去饭场领面馍,他发现有个女同学和他一样,每天都是走后面。这正因为他们同样是来自吃不饱饭的家庭,那肯定都为了避免众人的异样眼光才在最后的时间相遇,这一点不是谁都懂。
在经过数次眼神交流之后,由于书籍的缘故,他们两开始了初步交流。
在孙少平读初三的那年,他从同学家看到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籍,开始不以为然,随翻了几页后发现内容与标题并不是一回事,好奇心让他开启了自己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之路。越读越有意思,他被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所震撼到了,这也吸引着他再次探索更多的书本知识。
上高中后,孙少平在休息之余除了一个人去县城溜达之外,他还习惯性的去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借书阅读。孙少平搜索书籍有两个基本点,只要国外的书和文化大革命之前出版的国内书籍。
渐渐的,他越来越醉心于书籍的海洋,无论什么时候,胳膊下都要夹带一本书,以便于随时随地能够有书看。外出逛街累了,他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阅读,总之是人在书在。
以至于后来在课堂上也忍不住翻阅课外书籍,终于有一天,他被爱打小报告的同学侯玉英发现了。这位侯同学是一个喜欢找人缺点的小姑娘,发现她在偷偷看书后,她用眼神向课任老师揭发了孙少平。
老师下来二话不说把书从他手里收走,由于孙少平太过专注,那一瞬间他突然蒙得一惊。老师什么也没说,课后把他叫到宿舍,把书还给了他,并且告诉他《红岩》是本好书,但是不能在上课时间看。
孙少平带着书离开了,内心对老师非常感激,从此他更珍惜手中的书籍了。对于孙少平来说,除了每天能填饱肚子的面馍外,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手中的书本了。
那一天,一如往常一样,他和那位女同学郝红梅最后去饭场。她开口了,取完面馍后小声问他:
“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
孙少平告诉她叫《红岩》,于是他们俩因为书籍成为了在高中第一个相互认识和了解对方的同学。
打那以后,只要是孙少平看过的书都会借给她看,慢慢的彼此之间比刚认识那会儿自然了许多,他们与别的同学也开始了互相交流。由于孙少平阅读广泛,脑子里装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开始跟大家伙分享他所知道的,同学们当然是喜欢,孙少平也乐意。
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那就是读书带给孙少平的变化。并且这还仅仅只是刚开始,他还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
现在梳理一下孙少平爱上课外阅读后变化的地方,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1. 认识和熟悉了一个跟自己一样喜欢读书的同学,这是同学+书友间的友谊。
2. 大脑里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同时也使他具备了一定输出能力,可以为同学轻松讲述故事。
3. 能做到在一群同学中讲故事,说明了最初的不自信,以及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渐渐的离他而去,这是心灵上的收获。
那麽短的时间,一开始的他,因为穷,从而缺乏自信心,深怕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经过那么短时间的努力,他的收获可以说超过这么多年断断续续翻书的我。
也许你会说,那肯定,要不然他怎么可能成为书中主角呢?是啊!但我们也不该气馁,古人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个还未出社会的孙少平就是值得我们学习。我在阅读《平凡的世界》的路上,给自己和在读书的朋友送上一句我的原话:做个行走的灵魂,朝着光亮走去,未来有趣而美好。
加油,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