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补习功课,中午就在附近找了家小店解决午餐。正吃着呢,进来两女生,坐到了我们隔壁,点完餐后,就开始聊开了。
“你是嫁出去的么?”坐在南边的女生问。
“没有。”北边女生回答。
“将来孩子姓谁的姓呢?”
“跟他家姓喽!姓谁家的我又无所谓,结不结婚我都无所谓,生不生孩子我也无所谓。照顾孩子很累人的,可是我妈要我生,那就谁要生谁来照顾。”
这观点有意思,我忍不住转头,偷偷打量她们俩。北座那个姑娘手上的金手镯闪到了我的眼,“好粗的手镯!”我心里惊叹着,目测宽度有一厘米,很新,是农村婚嫁特有产物,她定是来自乡下,而且是新婚。
解释一下:这些年,由于独生子女占比超高,苏州农村的父母有怕“断香火”思想,于是就衍生了“并家”的结婚方式,即男女双方不嫁不娶,生两个孩子,一个随母姓,一个随父姓。
这两个年轻的姑娘大约二十几岁,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细白肌肤,仔细一看,两人都穿了防辐射服,原来是两个孕妇。
如今晚婚晚育盛行,这么年轻的孕妇,还不多见。
北座的孕妇继续说:“你说我在自己家呆的好好的,非要住到他家去,一个人一张床多舒服,好了,现在和别人挤一张床。两个人习性还都不一样,一个要开空调,一个不想开。”
显然,这语气不像是在描述恋爱结婚的小夫妻,定是父母给选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儿女半推半就地完成了世俗的任务而已。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年轻人不想结婚了,有些人结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且就算结婚,也是晚婚。据统计,中国人现在初婚平均年龄:男29.2岁,女27.1岁,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迟了五六岁,大城市还更晚。
为什么,很多人不想结婚呢?
在听到坐在北面的孕妇说到“不想和别人睡一张床”时,我还以为她是另类,后来看到一个日媒的调查,关于不想结婚理由,有四成女性觉得“和别人住一起太麻烦了”。
作为已经婚了十几年的过来人,感受是和她类似的,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磨合。只是,传统教育相比她们影响更深,文化上更认同两个人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即使生活习性有差异,也是理应克服和包容,不会把他作为不结婚的理由。
敢于与世俗观念抗衡的人同时也要承受来自世俗的压力,而现在,这种观念在逐渐变淡。
所以,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能够被越来越接受(当然,只是部分接受)。人们可以更多伸展自己的个性,不想结婚也不必过于勉强自己。否则,结了再离,得多浪费生命和感情。
对于办公室里大龄未婚女,之前也会来一个所谓的善意劝说“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吧”。其实大可不必,活好自己,提升自己,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找寻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他,才是真正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