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校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校教师辛勤努力,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下面,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总结:
一、活动的五个突出优点
1、广大教师态度认真:
课堂大赛既是广大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对大赛普遍比较重视,上课准备充分,反复“磨课”,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同时,积极观摩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讨,有些教师还跨学科听课。老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甘作绿叶,满腔热情地扶持、帮助青年教师进步,体现出各校教师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学理念发生较大转变:
大部分老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积极互动。广大教师还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能够有效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能够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按照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让学生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布置作业能够分层次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的好,学困生吃得了。
3、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数老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操作娴熟,很多课件不仅设计新颖,生动形象,实用性强,而且美观大方,赏心悦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教学。
4、大赛促进了各组教研活动:
大赛结束后,各学科教研组长及时召集参赛教师进行了研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都指出了突出优点和努力方向,任课教师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反思,收到了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效果。
5、许多教师表现出良好素质:
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改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表现出色,素质良好,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教态自然、语言精当简炼,板书规范有序,教材处理到位,教法灵活多样,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本次大赛的亮点。
总之,本次活动给本校任课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二、大赛反映出的几个个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模式模仿得不到位
表现:第一、导学案编制还不够科学。有的任务不够明确,有的不能够体现学习过程,这样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建议: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指南针。因此要明确具体,着眼点应放在“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上,是课堂上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第二、学习小组划分还不够合理。划分小组要考虑到学习层次(AA BB CC)性格、性别等,小组划分是合作学习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建议:要分好组,定好小组长,发挥好小组长作用,要搞好小组评比。第三、展示环节有的做的不对路子。表现:小组展示就是汇报展示本小组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然后让别的小组点评、质疑、补充。(知识、习惯等方面),教师总结。不是找一个学生代替自己提问题。建议:要分好工,分好任务,学生展示后,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表扬、激励。第四、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发挥。表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教师退居幕后,无所事事。建议: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穿针引线、适时点拨,要给予学生以积极多样的评价,对学生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与调控。必要时还要精讲,讲难点,讲疑点,讲易错点,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发散思维,达标检测。
2、多媒体运用具有依赖性:
表现: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时,板书过少或直接没有板书。一节课的幻灯片翻过之后,学生不能及时做课堂笔记,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落实。
建议:要认识到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为教学服务。多媒体展示的同时,要有板书设计,板书不仅要工整认真,还要科学设计、清楚醒目,简明实用。
3、教态缺乏激情:
表现:有的教师上课精神不够饱满,缺乏激情和活力,有的教师表情单一,过于严肃,影响了师生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建议: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教态、语言、板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上课时要微笑起来,教态要和蔼可亲;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争生动幽默;要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赏识学生,能及时给学生肯定与鼓励,能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学生充分互动,营造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应变缺乏灵活性:
表现:有的教师课堂应变和驾驭能力差,固守预案,不能根据课堂的变化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对学生的活动或回答也不能及时点评和引导,造成课堂前松后紧或拖堂。
建议:教学设计不能只围绕知识串讲,对课堂各环节要预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学定教,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5、文本解读简单肤浅:
表现:部分教师业务功底较差,文本解读不到位,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知识处理仅仅停留于表面,成为教材的传声筒,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重点难点问题不够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大瓶颈。
建议:第一,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凡是在课堂上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高水平的老师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低水平的老师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第二,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三,要落实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围绕课标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并做到纲举目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第四,要广泛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第五,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和老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单打独斗。
6、教师讲得偏多:
表现: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过程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知识讲解充斥课堂,简单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写的过程,只会教学生“学会“,不会教学生“会学”!。
建议:第一,要深刻认识到:衡量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讲是教学中最容易的一种手段!正是课堂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传输方向的单一化,才导致了传统课堂的极端低效!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学的失败是包办!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教师,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学生!只有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生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一是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二是生活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挑战性: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四是适度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
7、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表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师生互动,但很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单纯追求表面上的活跃,却忽视了活动的效益,只有温度,没有深度。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就是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甚至可以直接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无法激发思维,影响了思维的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建议:第一,进一步学习贯彻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堂教学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高水平的教师是让学生使劲学,而低水平的老师则是自己使劲教!第二,在设计一堂课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仔细区分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点拨。要坚持这样的原则: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代替。
8、课堂目标达成度不高:
表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这些教师由于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知识讲授上,学生当堂落,实的时间相应减少或直接没有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
建议:第一,提高对当堂训练的认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衡量和评价课堂的重要标准!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注重学生的口头反映,更注重学生的笔头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加强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的最佳方式就是当堂训练。第二,实现当堂训练有几条途径:一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二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三是保证时间。
三、加强自我反思,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定位好自己的教学生涯,不甘平庸,追求超越。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事物,二流的教师善于教学积累,一流的教师勤于教学思考!老师们不能只顾忙于常规性的教学,不反思回顾自己的实践。否则,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在上课之前,每位老师要反思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第四个问题: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四、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升专业水平
1、学习专业知识 。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了然于胸,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教学上从容不迫,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学习教育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才不会迷失方向。要自觉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尤其要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用这些理论和这些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3、向网上学。多看一些名师的视频,向名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建建立博客,多和一些名师和特级教师交朋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向教研学。教而无研,行之不远。只有投身于课改教研之中,才能成为课改路上的先行者和领跑者。
总之,要自觉争当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