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之名,少时已有闻,曾几欲前往,然总觉近在咫尺,想去机会甚多,不想蹉跎至今,却终未成行,乃引为憾事。
适逢周末,又有二三友人相约,便欣然前往,共访响堂,终得以一睹其真容,弥往昔之遗憾。
去时天色尚早,虽值周末,却也人寂寥寥,甫一进门,便见一座古塔矗立眼前,但见墙体斑驳,苔痕密布,仿若一位历经时间洗礼的老人,显得安祥、静谧而深沉。忽而,空中几只飞鸟掠过,使人心中顿生空灵之感,物我两忘。这斑驳墙面,使我忽然联想起那刻有文字的甲骨,这塔身上被风雨侵蚀而形成的纹路,正像一种无形的文字,在记录着时光的流逝与人间的沧桑。
旁有常乐寺,不远石台上,正有六七人坐而论道,间有记者忙前忙后。忍不住好奇,轻声移步向前,却原是本市几位文化名人在畅谈城市的未来定位。这边人影交错,着眼将来,不远处,一座古塔,一段历史,只静静得矗立着。古时的风雨,今日的风雨,由同一座塔来承受,远去的古人,今天的游人,在同一座塔前,又该有怎样不同的感想。
离开石台,沿山旁石径拾阶而上,渐觉步履沉重,气喘吁吁,回头望,那古塔已渐渐变小,若隐若现在青翠树影间。行至路穷处,便可见响堂石窟,相传此窟建于北齐,迄今已逾千年,虽几经风雨,屡遭破坏,却仍能感觉到其恢宏之气势,当年之风采。殿宇楼阁依山而筑,参差错落,颇为壮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敬先人之天工,畏自然之神力,感历史之沧桑,叹时光之荏苒。
欲下山时,遇当地人相告,以此往后,另有一条小道可通更高处。意在凌绝顶,怎能就此折返,于是再度向更高处攀去。想来此道新开不久,间有泥路,人迹罕至,偶遇行人,亦为善男信女上山进香,他们或独行,或结伴,或行色匆匆,或手持拐杖,踟躅而行,全都是一脸的虔诚。他们以一颗虔诚的心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在以一颗敬畏的心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从山上下来,已是午后时分,古塔已投下斜斜的影子。它曾经阅尽人间无数春色,也历经无数风雨,现在它只端坐着,静静得看人来人往,新旧交替。出大门时,我忍不住回过头,在斑驳的塔影下,有群学生模样的年轻身影正准备上山,无拘无束的笑声与古朴沉静的古塔,让人感到了时光的交错和历史的隔膜。
“好好珍惜你们接下来的经历吧”,我在心里对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