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纽约中国城,似乎也多了几许国内的氛围。
原先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人群,明显感觉少了许多。
纽约,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延伸,中国人,心永远在国内。估计很多学生,还有一些华人都回国团聚。
在这里做事的华人,很多时候,享受到了一份简单的快乐。但,很少有节日。
作为一个少数族裔,主流群体的节假日,如圣诞节,一般华人不会过的(估计骨子里只认可自己是中国人),对于春节,那是美国的外来节日。想过,也不会有假期的。
所以,大部分人,就是没有节日可过。回国,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远离故土,无论何因。都是为了一份心中的梦想。总是希望把生活过的好些,让后代得到的教育好些。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这2个应该是主要原因吧。
愿意离开家乡,愿意远走他乡,本来就是一份拼搏的心,换言之,也是在美国的很多华人,并不知道还有个凤姐的原因。
因为,在这里,比她更励志的多了去,在美国,她算不励志的,最多就是很普通的人。
如果,她在美国励志一点,或许,就可以匹配她在国内的声望了,此话扯远了。
正面教育的反思
我们都是受着正面教育长大的。所以,有知识是一种很有面子的事情。
在纽约的华人,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知识的两极分化很严重,一头是偷渡过来的或者现在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就是类似国内的农民工吧。
一头就是高大上的留学生,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一箩筐。美院,音乐学院等等大教授一堆。很多其貌不扬的,一打听,在国内是XX院校的教授,眼睛大跌。
这些故事有很多很多,当然不是我想讲述的主要的内容。
我主要思考的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正面教育后,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今天下午,听了王通老师的半节课。为什么半节课呢?因为容易听不懂!
但是,我很好奇就是,他们的思维与常年接受正面教育的不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反向思维(逆向思维)。
然而,善用逆向思维者,旺旺是人生赢家。善用正向思维者,好像很多都很苦逼(不要看外表哈)。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王通老师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美国很多富豪也没有完成好的学业。莫非精英教育模式,会扼杀我们很多很多思考人生的能力?
美学包装和营销包装
课程中有一个王通老师的经典案例。
一个得过德国红点大奖的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外包装时,往往束手无策。且日子过得越来越苦逼。
后来,在王通老师的策划和指点下,从营销的角度来考虑设计问题。一切就简单和清晰了。
我们很多时候,正向思维,都会沉浸在自己已知的世界。是冲着美而去设计美。
王通老师的观点是,美在于吸引,在于促使消费者愉快的买单,且买了还想买,买了还愿意推荐给身边人来买。
这个思维非常了不起。是可以举一反三,用在很多场合的,因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具体分解到买和卖的关系,既然存在买卖关系,就使用营销套路和理论。
由于老师再三声明,此次课程内容只可以自己学,不可以外传。否则就没有否则了。
所以,我只可以透露这么多,想要学会这些思维理论和实战技巧,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加入秦王会商学院合伙人,还可以重听刚刚讲过的课程。
教授作画与餐馆老板
再讲一点纽约的小故事吧,如果你有兴趣,去中央公园,看到那些画画(人物碳素),中国人面孔,他们一般都是中央美院的教授。
如果你去到纽约的小餐馆,中小型都是。他们的老板大部分都是福州来的。
在美国,从职业和人格尊重角度来说,都是平等的。选择去做什么,都没有好坏,也没有褒贬之分。
但是,作为自己对自己培养自己,付出那么多。我们应该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日三餐所需?
我们是否应该要考虑多为这个社会多做点贡献。即使是做个餐馆老板,也为社会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国家提供了税收。
理论上来说,投资自己教育,理应当要站出来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才是我陷入深思的原因。莫非我们一直来引导和教育,到了关键时候,就不知所从?
如果你和曾经的我一样,感觉销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么就要来好好反思这个问题。
雕琢自己的内心
从小到大的正向引导,也是一次雕琢过程。
现在要去刻意学习逆向思维,更是一次雕琢自己的过程。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的在一旁观看。
不一会,雕像逐渐成型。头,肩膀,手臂,躯干,头发,接着眼睛,鼻子。。。。
一个美丽的女人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的问雕刻家:“您怎么知道她藏在里边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把我心中的女人,用刻刀给搬到了这里”
。。。。。
你我,心中的美人,出现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