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笔记的困惑
”如果可以,请给我过目不忘的能力!“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脑子能外置1T的硬盘!”
“如果可以......
学习过程中时常有这样的幻想:希望自己天赋异禀,能像古人一样“过目不忘”。当然,只不过是痴心妄想。
有的人说,你忘了还有“最强大脑”呢?是的,我没忘,抱歉我没有。
而且即使让你记住了,知识就是你的吗?
“即使你得到了我的身体,也得不到我的灵魂。”
那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怎么样更好地消化吸收自身所学,真正把知识抱在怀里呢?
“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很好,你已经会抢答了。
“笔记我也做啊,然而并没什么蛋用。”
那你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笔记的:
1、把自己心仪的句子划重点,然后记录在本子上,成就感满满;
2、为了精悍,只记录了一些没太多关联的关键字,回头看,不知所以然;
3、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得跟写命题作文一样,一书一大页。
.......
做下满满笔记的你,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过了一个月,回头一望,可能你都不忍直视自己曾经的努力。
为什么呢?柴静曾经说过:“痛苦本身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 那么我想说:“笔记本身不是财富,用笔记来思考才是财富。”。把握做笔记的精髓很重要。
对的,你和你的笔记之前就差了“思考”两个字。
“你胡说!我做笔记的时候有思考的好吗?”
怎么思考?
1、看到哪儿,想到哪儿?看到哪儿,记到哪儿?
2、还是根据文章目录,自己又列了一个“目录”?
3、还是像记录名言警句一样,只记录书本“金句”?
那都是书上的,与你无关。
02 人如笔记
不假思索做出来的笔记,就像是一盘不加任何调料的麻辣香锅,满满的全是好菜,就是难以下咽。
这个道理我是加入猫群以后才懂得的。
如果按照“吸引力法则”来分析:
1、看到猫群里很多思维闪光的小伙伴,天天闪瞎我的钛合金汪汪眼,让我知道,哪怕是对一个主题发表意见,也是可以出类拔萃的。(思考的力量)
2、看《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猫叔荐书)里提到读书笔记这项,决定做笔记;
3、去新华书店买笔(仪式感,其实是文具控),随便看看时,突然发现《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这本书,买下后阅读,惊为天人,爱写字的我决定用“手写+方格本”的方式做笔记。
这本书告诉我——我这个人,缺乏逻辑。
1、把自己心仪的句子划重点,然后记录在本子上,成就感满满。
(满足于拥有的数量,不真正理解固中道理。典型“知识松鼠囤积症”)
2、为了精悍,只记录了一些没太多关联的关键字,回头看,不知所以然;
(对自己真正想看和了解的部分没有概念)
3、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得跟写命题作文一样,一书一大页。
(没有具体分析,单纯阐述理解,不去想“为什么”。)
有人说,我记笔记就是为了帮助记忆知识而已,那通过梳理和充分理解的记忆是不是要来得容易些呢?
也就是成甲老师说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认识。”
你看,像是讲笔记,又不是讲笔记。
没有关联性和逻辑性,一个笔记做完回头看的时候,便无法迅速引起我们对这个笔记内容的回想。
那就等于看了一本书,没有办法及时想起书本的内容一样,是“无效做功”。
清晰了解为什么做笔记,为什么做不成好笔记,为什么笔记能对我有帮助。才能够让笔记为我所用。而不会被“笔记与我无用”之类的表象所误导。
多问“为什么”非常重要,这是思考的开始。
03 记笔记的姿势
鉴于我也只是刚开始记笔记只有半个月的小白,虽曾经小小接触过思维导图之类的工具,但由于没有完整实践过,所以不予评价。
以下是我自己在看了《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和自己半个月的方格本笔记实践中所得的体会。
首先书中提到的几点很重要:
1、“黄金三分法”。因为看猫叔文章提到过很多关于“三分法”的内容,并且他的文章大多也是以这种形式书写的,最后决定买这本书,也是因为翻阅的时候,这三个字跃入眼帘。
2、按照“板书(这里我改为内容概括)——发现——总结”的顺序记笔记;
3、坚持按照简单的“思考方式(框架)”记笔记。
4、按照“一页一主题”的方法记笔记。
5、将“大量书写、大量舍弃”的过程付诸实际行动;
6、使用笔记本电脑之前先用方格笔记本整理笔记。
第5点特别需要说明一下:以前我也曾认为电脑做笔记非常方便,有什么就马上记录下来,而且速度飞快。“思路用时方恨少”,不知道应该从何写起,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很多新的想法。用笔记本书写以后,因为不能够随意涂改,就会多加考虑了。而且成就感非常足。
书里记录的笔记有24种,目前我只用了“黄金三分法”来记录笔记。以后会挖掘更多的形式。但切勿因注重形式,忽略实质内容,干货很重要!
如下图所示:
04 笔记日课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平常做笔记的流程,供大家参考。
“左”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着重分析文章观点、剖析视角、重点概念等。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最多阐述3点。
“中”
1、如果是描述现象,则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能否运用学过的概念进行解释?;
2、如果是阐述概念,那就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我的生活,或者我见过的一些现象;那么这个概念能否解决我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者我的困惑?
“右”
1、总结总体观点或者,分节观点。
2、能够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并写出自己对这个文章的认识。
平均耗时:1小时(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用在整理思路的时间比较长)
谢谢大家看我的这一点点的心得,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很多小伙伴有在默默看我的笔记,让我倍受感动,而且还有很多小伙伴来询问我关于笔记的做法,自己适不适合之类的问题。那么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去考虑,自己是不是需要利用这个笔记“工具”来拓展自己“思维的疆域”。若有不足,欢迎小伙伴指出,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