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有价值的!
“地摊经济”是把双刃剑,管好了,既有活力,又有特色,管不好,就是一地鸡毛,怨声载道。所以从HR的视角来看,政府首先想的应该是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不假思索“一刀切”。 有没有系统思考,能不能规范化管理,能不能管好。
“地摊经济”是当下最火的词,写这篇文章,是想证明管理的价值不单单局限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组织(政府、城市、企业、家庭),都可以利用管理的手段提升效率和效益,“地摊”也一样。 假设城市经济体是一个法人实体,城市管理者是HR,地摊产业是城市集团的某个BU,地摊从业者是该BU的员工。在这样一个情景模拟下,看看我们HR 的管理经验有哪些借鉴之处?
明确“地摊经济”的使命愿景和价值
过去地摊经济明令禁止,为何?因为违反了卫生城市的相关要求,管理不规范、商贩不自知、顾客太随意,在时阵仗混乱,走后一片狼藉,脏水四溢,垃圾漫街。脏乱差的现象,不单单城市管理者不满,连周边居民都不乐意,所以取缔地摊,有其历史的原因和贡献。
现在地摊经济为何提倡?因为疫情原因,带来了宏观经济的不乐观,倒闭、破产、裁员、失业大潮下,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成为首要任务。仓廪实而知礼节,和城市卫生和市容市貌相比,人民的饭碗显然更重要些。 背景不同,诉求自然不同,各个城市要管理好地摊经济,首先还是要明确发展目标。
使命:居者有其业,劳者有所得,让城市无产业,重塑经济自信,让城市经济体,再现多业共荣。
愿景:保就业,培育经济增长极;繁民生,打造区域新特色;到2025年之前,至少解决XX万无业人员的经济问题,实现5-10个特色地摊经济圈。
只有目标明确了,城市管理者围绕目标倒逼管理体系改革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地摊经济”的繁荣、经济且有序。
做好规划,“放”开活力,“管”住风险
管理切忌“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好像成了城市治理和集团管控的通病,但从组织发展角度来看,管和放,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做好规划,明确权责,配套机制,有规可依,有据可循,把一切该明确的规则细化和完善,构建系统性管理体系,做好PDCA,能够有效避免系统和不确定风险的发生。
如何做好规划?首要要明确“三规定”。
规定时间段:例如7:00-9:00,11:00-14:00,19:00-22:00,在不影响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固定时间段,准许摆摊设点。
规定地点: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摆摊,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摆摊,在统一规划的聚集点,在人口繁密的居民区,在有需求的地方,统一规划地点和摊位,同时要做好分区管理,A区餐饮区,B区服饰区,C区生鲜区,便于制定差异化分区管理措施。
规定品种和类别:建立严格的转入品类,适合C端的、适合居民消费的、适合普惠就业的品类,可以放宽准入,不适合的,严禁市场转入。
懒政是做不好地摊管理的,所以在规划之外,还需要配套完善的地摊经济管理体系。
建立契约化管理体系
员工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保障的是双方的合法权益。契约化管理是双方的契约,老百姓怕的不是契约,怕的是没有契约。所以城市管理者可以和地摊从业者签订相关契约,做好信息备案,同时明确双方的责权范围。
城市管理者责权(示例):
开辟专属区域,服务地摊经济;
为地摊从业者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和服务;
保障地摊从业者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打击欺行霸市行为;
履行地摊经济合规管理权力;
地摊从业者责权(示例):
享受地摊经济红利;
“三规定”规划下的自主选择权;
免除多余税费的权利;
履行商业行为职责(不假冒伪劣,不以次充好等);
不违反城市卫生和市容市貌规范;
有了明确的契约之后,城市管理者和地摊从业者就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在契约范围内,有各自主张权利的权利,也不失为一种治理平衡。
当然,在制定双方责权利时,也可以采取地摊从业者代表听证会,甚至可以由工会或街道发起地摊从业者社团,对外声张地摊从业者权利,对内做好规范化管理。 做好城市管理最忌讳一劳永逸和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只有真正的做好地摊经济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的实现理想效果,否则,全民地摊,幺蛾频出,只怕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作秀。
做好契约化管理,一定要做好地摊从业者的信息登记和备案,至于有人担忧效率问题,数字化时代,完全可以借助支付宝和微信的本地生活来解决,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支付宝和微信也可以借机,推出针对政府的地摊经济系统解决方案,哈哈)。
持证上岗,备案制建立触发管理机制
员工从业时,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地摊从业者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在进行信息报备时,要明确从业人员信息、地摊经营范围、平时活动区域、基本执业资格(如餐饮健康证)等。
担心效率和权利寻租怎么办?改审批制为备案制,事前建立契约体系,事中建立投诉机制,事后建立评价和追溯机制,变过去干预式管理为触发式管理,既保证效率,也避免风险。
数字时代最大的价值就是效率,建议城市管理者借鉴防疫积累的宝贵经验,善于利用微信和支付宝工具,个人填写信息,扫码即可完成数字认证,既方便,也有据可查,认证上岗,也有利于后期出现风险和纠纷时及时追查。
明确地摊从业者行为规范
地摊从业者,在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方便了附近居民群众,但也要保证卫生城市的建设,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卫生城市的建设,例如消防治安的协助等等。以下举一些行为规范示例,仅供城市管理者参考。
遵守“三规定”相关条款要求;
实时填报个人从业信息;
不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不强买强卖;
不超规经营;
主动出示认证码;
主动清扫卫生和收拾杂物;
避免扰民;
以始为终,搭建赋能平台
地摊只是手段,实现“居者有其业,劳者有所得”才是目的,要真正实现目的,还应提供赋能平台,做好从业者赋能,提升地摊从业者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真正实现地摊经济的价值(像不像HR赋能员工成长?)。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打通供应链,开辟地摊进货市场;义乌小商品城和阿里巴巴都是普惠就业的典范,城市管理者要想真正繁荣地摊经济,还是要主动作为,开辟农贸市场、做好农摊对接、引进厂家直供,打通产品服务、周边配套的地摊产业供应链,真正的让地摊从业者,轻松上岗,无忧创业。
2-提供专项技能提升服务,如销售技能、选品培训、社群营销、从业技能(厨师、贴膜、手机维修)等,专项技能培训可同此前人保系统的技能培训补贴衔接,实现培训补贴,精准帮扶。
3-根据个人信用等级,提供相应的小额信贷资金帮扶,无息或者低息贷款;也可以联合阿里巴巴-腾讯提供专项个人金融服务,目前山东农商行已经开始推出地摊从业无息贷款,各地城市管理者可以借鉴。
4-做好信息对接,搭建信息平台,做好产供销信息的交互,让信息真正流动起来,到有价值的地方去,让消费者知道哪里有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让地摊从业者知道从哪里进货和销售,精准匹配就是价值。
5-积极推进社群营销、社区团购等商业模式,靠新商业模式推动更多人参与低成本-低风险创业。地摊经济缩短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渠道距离,让需要的人在最便捷的情况下满足需求,社群营销和社群团购一样可以解决渠道的问题,而且是典型的C2M的商业模式,城市管理者在提倡地摊经济时,也可以推进新商业模式的创业。
资源聚集,实现规模效应
三人成市,很多城镇的形成,都是因为有了集市,所以将同类型地摊进行归集,比如餐饮类、服饰类、百货类;有了规模经济,即使远一些,也会有市民慕名而来,北京无数早市,就是这样形成的,日本东京著名的筑地市场,最早也是集市发展起来的。
所以政府要有规模效应的意识,通过同类资源的不断聚集,实现集合交互,形成网络效应,打造城市新名片。
建立地摊从业者积分制考核体系
员工需要激励约束体系,地摊从业者也需要绩效考核机制。在信息备案和认证上岗时,可以建立从业者积分机制,包括原始分、加分项和减分项。
违反相应行为规范和城市管理要求,给予一定的积分扣减,当积分降低到一定程度,触发再学习机制(类似驾照积分,12分扣完后,重新回炉再造)。
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项,比如累计合规天数,线上打卡天数,客户评价积分和点赞数,都可以折算为加分项,分数累计,可以兑换更多的免费培训技能,也可以调高政策资金帮扶的额度,甚至可以扩大免费摊位的使用面积和经营与活动范围。
总之,不能没有约束,没有约束,一哄而上,最后就是一地鸡毛。
建立地摊从业者退出机制
针对不遵守契约,肆意违反行为规范,积分降低到一定标准,给予红牌-黄牌警告机制。黄牌一次,建立学习机制,两次黄牌累计为一张红牌,或者严重违反契约管理及行为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计红牌。红牌后,严格市场准入,失去地摊从业者资格。
只有有序退出,才能真正让害群之马淘汰出局,真正繁荣地摊经济,提升地方就业质量和水平。
成立行业协会,建立自我约束和管理机制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协会,地摊经济要长效运行,必须有行业组织,作为从业者的代表,他们既要保障地摊从业者的利益,同时也要积极反馈诉求,建立与城市管理者的沟通和信息交互渠道,起到桥梁和黏合剂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一味主张行业诉求,也要站在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互惠互利,共生共赢。
行业协会的构成,多以专家学者、退休政府官员、地摊从业者精英、一般地摊从业者等人员沟通,确保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才能真正体现公允价值。
以上为,从HR的视角,提出了十点不成熟的专业建议,也是从城市居民和HR管理者的角度,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总之,过去我们看到了太多城市管理者与地摊从业者的悲剧,所有人都不希望悲剧重演,在整个社会的运行系统中,只有规则的有序,才能避免运行的无序,作为城市管理者,要系统思考,分布实施,真正的将城市管理者与地摊从业者从“军匪之争”变为“鱼水之情”。
堵不如疏,数字时代,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只要做好管理,地摊既可以繁荣经济,也不会增加太多负担,何乐不为?
当然,地摊管理也怕失控,为什么会失控?是城市管理者的懒政和不作为,是城市管理者的一刀切和毕其功于一役,不怕疫情,不怕危机,不怕繁杂,最怕的是无能,更怕的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