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大三在校生,最最普通的简书写作者,一周前竟然有幸登上首页。也许对很多简书作者来说,登首页是习以为常的事,坐拥几千粉丝也并不稀奇,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件值得用一周时间来消化,一下午码字来讲述的故事。
从四个月前注册简书只是为了看别人的文章,到注册自己的用户名没事儿发个牢骚,或是真的努力去写好一篇文章,再到开学坐火车时躺卧铺辗转难眠,突发奇想构思小说并着手写了三千多字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曾经引以为傲的写作被愚蠢的自己搁置了多久。
接下来说的话不是安利,不是唱赞歌,也不是洒鸡血灌鸡汤,只是一个如您一般常常迷茫不知前路的普通人的自述。
大三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大学真正的起点,我们开始学习大量的专业课,用孤注一掷的态度与一夜之间都认真起来的同学较量。有些人经过大一大二的摸爬滚打,也朦朦胧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打起精神做学霸考研,是从此走上仕途巅峰考公务员,还是给自己留个余地再享受消遣剩下的两年。我好像总是成为不了大多数——从很久以前,或许从出生开始?
没有人有兴趣浪费时间听陌生人讲三岁到二十三岁的故事,搞得好像谁还没点儿谈资似的。那就从大二下半年讲起。
大一入学时的新鲜劲被学生会消磨殆尽,大二摆脱了任何一个社团组织的束缚和奇怪的集体荣誉感规则,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大学之前吹嘘过的事,也一瘸一拐地探索所谓的大学真谛——虽然没能参透,也不至于毫无斩获。
当然,两年来,怎么可能不做一些混蛋的事情呢?
颓废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周围的很多人充满莫名的敌意,抱怨自己的生不逢时,整个人处于“只是看起来像个人”的状态。期间,有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有人不明真相地进来。
多亏自己与自己打交道的那段日子,才慢慢领悟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自我治愈。闭上总说出连自己都厌恶的话的嘴,得以想起来除了写作业好几年没动过的笔。
与文字直接交流该是我的方式,我竟然被大学生活琐碎无聊的事丢失了关于文字的记忆。我喜欢看着七零八落的汉字被我串联成有感情的句子,享受把一切不足为外人道的情绪诉诸笔端的感觉,珍惜每个记录过我日常的纸张被订成册。
我多变的情感只有不会消失的文字能消受,我沉重阴暗的一面也只有薄薄的纸能承担。所以,很幸运写作让我免于不幸。
写作是件让人上瘾的事。当我决定开始好好经营这个可以隐藏我所有信息的账号时,我告诉自己,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找借口把它丢弃。我失而复得的写作兴趣,让我没时间再对曾经耿耿于怀的鸡毛蒜皮之事损耗元气。那些用无聊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也再没有理由心安理得浪费。
简书给了我一个很隐私的空间,只要我自己不情愿就没人能打扰的空间,我在这里呼吸自在,抛却杂念。每日更新的小说连载,是在每个完成一天课堂学习和作业,应付完无法避开的人之后完成的。为获得一个灵感沾沾自喜,也因为想不出好的措辞抓耳挠腮。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的文章和小说难道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吗?那我始终还是一个人啊!我想要分享,想要得到陌生人的反馈啊。创作?创作难道是一个人的事吗?我需要听到别人的声音,更多旁观者的建议,不然要怎么进步?
在我酝酿了三个月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首页投稿”投出了第一篇文章。不是信心百倍但也满怀期待,毕竟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如所有励志故事一样,我被拒稿。
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就可以运动会长跑当众摔个狗吃屎,把反复斟酌修改的情书交到对方手中后亲眼看着它被当做草稿纸。幸好后来意识到,哦,这不是现实生活中被狠狠打脸,多亏没人知道被拒稿的我是谁。这种盲目的乐观心态直接导致我屡投屡败,愈败愈不懈怠。
被拒太多次,只能去首页文章找灵感,结果自己的挫败感更甚。这种挫败感在于凭什么有些文章我都瞧不上眼,竟然还会有那么多人点赞评论,甚至掏腰包打赏?
在一个理智丧失的夜晚,我对首页审稿官发出了简信,换言之,我很不自量力地对他们提出质疑。和很多被拒过的人一样,我不满的无非是: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看稿?你们到底有没有鉴赏能力?你们难道独裁决定文章好坏?还有,您到底是不是根据个人口味来评判文章?
结论就是我后悔自己太任性了。首先,编辑们每天看海量稿件已经压力很大,还要回复我这类难搞的人,确实很辛苦;其次,既然选择了简书,相信给我提供这个平台的编辑们是起码的尊重;最后,在没有确认自己写的是真正称得上够水准的好文章前,应该收起无知的自信。
我收到审稿官的回复,也收到了温暖的鼓励,接下来的事情该靠自己了吧。
又是一个月的边写边反思边期待,除了连载小说和姐妹日常,偶尔写生活感悟。每次首页投稿还是会很慎重,因为不想让满心的希望再摔得鼻青脸肿,摈弃不实妄想,更加投入地组合每个文字。所以当那篇构思码字整整一天的文章终于入选首页后,我很感谢自己没有在多次被拒后就此打住。
那一天我忙着复习第二天要考的试,没有一直在看简书动态。当考完试再看时,99+的消息和首页的首篇文章就这么出现在我面前,打破我一潭死水的生活。几百条有心有思考有智慧的评论,每个好心的点赞,以及我到现在都自愧的打赏,让我不再那么慌张自卑。
原来,真的有人在读我的文章,原来我还不是一个废柴。我收到《清华南都》的邀稿,那个我关注了很久拥有160多万粉丝的微博号;有人很有礼貌地问我能不能转载到他的微信公众号,能不能发到他的朋友圈;甚至有人仅仅因为这一篇文章关注了我,并有耐心地看完我之前的一百篇公开文章;还有很不幸的是,我的学校和专业竟然被有心人扒出来。
当然,我收到一些质疑和让我心塞的评论。如果面对好评,我能回复谢谢,那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和不屑,我一时还是无法坦然面对,撕逼辱骂不是我的方式,解释一番或讲道理更像是在狡辩找借口,置之不理又显得不礼貌,我只能忍着心里强烈的不舒服回复抱歉。
我一直都明白“经得起多大的赞美,就要受得了多重的诋毁”,可是当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却被素不相识的人在公众平台甩巴掌时,还是有点儿不知所措。在寻求认同感和存在感时,显然不是轻而易举毫发无损的。
过了两天,首页文章新旧更替,我的那篇早已石沉大海。日子越久,收到的信息愈发少,也没有人再发简信告诉我要坚持思考,没有多少人再回复我给他们回复的信息,没有人再问我可不可以互相关注。我对更多的关注也没有了过分的期待。
事实是,我继续发文章,阅读量还是登上首页之前的数量,新增的二百多粉丝只是一个数字,评论的人还是最初的那一两个。我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登上首页后的大起,以及,最终归于平静。
但是,我知道我不一样了。
我坚持的东西得到认可,我不是一个人行走在难走的路上。我能坦然接受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奖赏,我也不再为了几句无意伤人的话自惭形秽,我不愿为了那两天的追捧喧哗改变写作内容,我想把文章写给能读进去读懂的少数人。最重要的是,我不会因为阅读量少对自己产生怀疑,把能用来思考的时间用来无谓的自卑。
文字把每个在现实中流浪的人聚集起来,让心灰意冷的我们看到黑暗中足以燎原的残烛。
朋友,要是您累了,或许您可以用写作给您安慰。然后,请坦荡自在地接受偶尔会掀起浪花的平静人生,更坚定地走完有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