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人说来自宋宰相赵普,有的说流行在元代,说法不一。
历史就是这样,经过专家考证的也不见得是当时的事实。毕竟,被时间尘封的历史只能靠推测,现代人谁也不是见证者,即使是专家在书写历史时也难以避免的被主观、眼界或价值观所左右。
因此,对于古人的一些“名人名言”,我们也不能一概奉为金科玉律,误导我们或他人的人生。
其实,关于半部《论语》能不能治天下,看看孔子的一生就明白了。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有心从政,无力治理。无论在哪个国家,孔子最终都被排挤在政治核心圈之外。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天下为公”、“礼、仁、信、义”往往和各国君主权力之争的精髓相违背。位于权利核心层的君主大臣们,靠孔子学说很难在残酷的竞争斗争中生存下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非子》、《鬼谷子》这样不被历代君主大力宏扬的学说倒是真的可以用来治理天下。别的不说,仅仅其通过奖、罚等手段的管理就是直击人性弱点,且无往不利。
在古罗马也有《君主论,论李维》这样为君主而写的治国之书。据说,《君主论》问世后,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马基雅维利一度被斥为“暴君的导师”,该书也被列为禁书。但不影响其成为最伟大的政治学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学说讲究的“克己复礼”,要求人对自身严格要求,有时还需要克服人的懒惰贪婪等自然属性,自然得到历代君王的推崇。但不代表君王自身从内心的认可与效仿。
韩非子、马基雅维利的学说则是利用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特点展开治国理论,可以有效地管理、民众,自然被历代君王列为禁书。但不代表君主自己不学习。
可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纯属儒家读书人的自嗨罢了。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适应社会竞争发展的大环境。
如果您对《论语》或者《韩非子》、《君主论》方面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也希望能在留言中交流沟通。正如西方哲学观点所说 “理越辨越明”。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