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如同这段话,在生活中,我们进到一个环境,一开始只能看到大概,过段时间对环境有所熟悉,环境中的细节一点点呈现在我们心里。并不是那些细节以前不存在,但我们确实对它们视而无睹,这也是心学的主要观点:心外无物,一切都只是在人心中。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不仅是进到一个环境,当我们学习一门学问,或听人讲一堂课,你会发现即使你不走神全部听一遍,依然会遗漏很多信息,当你第二遍再听的时候,你听到的信息会更多,如果有第三遍,你还会发现一些新的信息,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想象我们要在一个院子里面种植丝瓜,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搭一个丝瓜架,这样丝瓜苗才可以爬满院子的上空,进而结出满院子的丝瓜。我们认识世界也是这样的,成千上万的信息进来,我们只能抓取到其中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经过潜意识的整合,就一点一点形成了这个领域的“丝瓜架”,当我们后面再接触这个领域的信息,这些信息由于可以依附前面的知识网络,便更容易被接收到,然后,他们也被整合成新的网络……人的网络越发达,接收新信息越快越多,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
所以,小孩子的学习,有些并没有看出起到了什么作用,但内在的网络已经在搭建过程中了。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一个孩子开窍了似的忽然学习好了,那是他的“网络”数量从量变到质变,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