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阶段,是坐着赚钱,即靠贩卖自己的脑力劳动赚钱。
某种程度上说,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他们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从而换取议价能力。
之所以叫坐着赚钱,是因为有些脑力劳动成果,可以通过大量复制,间接延长赚钱者的赚钱时间。不用拼命给自己加工作量了,可以坐一坐休息一下。
打个比方,一位很厉害的老师,经常被请去全国各地上示范课。讲得都差不多,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群新学生,老师不得不一年重复上百遍同样的教学内容。
老师长期奔波劳累无心备课,最后决定录一盘讲课的录像带出售,自己则潜心研究教学,产出了更多优质的课程,名气越来越大,录像带卖得也越来越好。
现在我们当然已经不用录像带了——互联网给脑力劳动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分发渠道。
一个平面设计师可以花二十个小时,给甲方做一张海报,得到一笔钱。还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做一个模板传到付费网站,由每一位使用者分摊这笔酬劳。
如果设计师的作品足够有价值的话,理论上讲后一种方案的回报远高于前者。
所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坐着是可以赚到不少钱的。
可惜的是,中国的版权保护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以致盗版光碟盗版书籍满天飞。
前有百名编剧站出来支持琼瑶维权、讨伐于正;后有微博数万人发起话题拒看某热门IP剧,要求作者为抄袭而道歉。被侵权的人有许多,但想要维权,却非常艰难。
比如被控诉抄袭了200多部作品的《锦绣未央》,志愿者光是搜集证据,就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最后,只有11位被抄袭的作家选择站了出来。
所以,大部分脑力劳动者的现状是,把自己的成果大量复制,再把省下来的时间投入下一轮创作中,因为他们很难获得本该有的报酬。
第三个阶段,是躺着赚钱,靠的是贩卖手中的稀缺资源。
到了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步入“轻松赚钱”的行列。因为躺着赚钱的人,收入基本和工作强度没有什么关系了。
前两天,恒大一份月薪125万的人事任命通知刷屏网络:刚刚从方正离职的任泽平以1500万年薪加入恒大集团。
但是,千万年薪在地产行业的高管圈子里并不少见。
2013年,万科就给当时还是执行总经理的郁亮开到了1368万的年薪,恒大总裁夏海钧年薪2.7亿,金科、金地等高管年薪也在700万以上。
给到这个价位的公司,重点已经不再关注高管对于某个具体任务的执行能力,而是看重更宏观一点的东西,比如作为老板“组局”的能力。
有人认为“组局”就是管理,像很多技能一样,是通过学习掌握的东西。这只是最表面一层。
事实上,在像地产这样入行门槛超高的行业里,组好一个局需要调动各方资源,掌握资源的人自然就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这也就不难解释,很多从底层打拼上来的老板都是做销售出身。因为销售是客户的直接联系人,业务资源从客户向公司流动,第一道闸门在这里。
按一般公司流程,接到单子的销售,把活儿拆解给其它部门分别完成。也就是说,一个掌握众多业务资源的销售不参与项目执行的任何工作,却可以在第一道闸门把人脉和资源归拢,自己另招一班人马开工。
而很多自己创业的老板也正是这么做的。
那么,哪些资源是稀缺的?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大热美剧《权力的游戏》里,有个角色叫瓦里斯。
瓦里斯/《权力的游戏》剧照
瓦里斯年幼时是个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却一无所有,和朋友伊利里欧以偷窃为生。起初两人专偷贵族的珠宝财物放在集市出售,但他们很快发现销赃十分艰难。
于是两人开始合谋分工,瓦里斯负责盗窃,伊利里欧则向贵族们声称,自己能找回他们丢失的珠宝。
后来瓦里斯不再自己动手偷窃,转而向其它小偷收购赃物。渐渐地,两人的“生意”有了起色,一边整个城邦的小偷都来找瓦里斯销赃,另一边整个城邦的贵族都来找伊利里欧寻回失窃的珠宝。
两人意识到信息的高价值和低风险,两头抽成赚了不少钱,他们用这笔钱教奴隶小孩儿识字,溜进贵族的城堡里偷看他们的信件,很快两人便成了整片大陆首屈一指的情报贩子。
瓦里斯的发家史刚好反映了现今的三种稀缺资源:资本、信息、影响力。
资本是最显眼的资源。
知乎上有个游戏:假设有100个人,每个人都有100元钱。每轮游戏每个人拿出一块钱随机给另一个人。假设在18岁带着100元的初始资金参与游戏,一天玩一次,一直玩到65岁退休。这样的规则尽可能地保证“获得财富的概率随机”。
游戏运行了17000次,在公平的规则下,结果依旧残酷。
need-to-insert-img
初始时所有人的财富值相等,最终财富值差距越来越大 / 城市数据团
资本增值速度大于劳动增值速度,是既合理又不合理的常态:你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加班加到过劳肥,好不容易混到了月薪五万,鼓起勇气一天两趟往售楼处跑,结果中介告诉你看中的那套一个月就涨过了五万。
知乎答主肥肥猫在一篇文章里说,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信息是最隐秘的资源。
上次去广州路过上下九街,一路是各式货品批发市场。
朋友夸张地告诉我这儿的东西很便宜,“早年精明的商人把东西从这边运到两条街之外,就能开出高一倍的价钱。”
但值钱的不是两条街的运输劳动,而是掌握“哪条街缺什么东西”的需求,也就是掌握了信息交换的节点。
有个朋友在求职中介行业,他介绍说求职中介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有招聘指标的HR交付一定费用,把内推信息和岗位需求交给中介,中介拉各种应届生求职群,为没有大公司直接人脉的毕业生提供职位信息有偿内推。
在这个流程中,招聘方和求职方的信息不对称,给了求职中介发展的机会。房产中介、婚姻介绍所的套路莫不如此。
有的人可能会问,这种中介也赚不到什么钱呀?
小中介生存状况确实不佳,但不要忘了,靠信息赚钱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资本投入,而且是明显规模递增的行当。
信息买卖的尽头,是信息垄断。近乎垄断的信息产业能带来多大的利润?看看某搜索引擎就知道了。
怎么判断一个信息有没有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信息有多少人知道。
赚大钱的人,依赖的是“不对称性信息”,他们挖掘别人不知道的。而普通人创业,大多数依赖“公共信息”,人人都知道的信息,也就不值钱了。
影响力,则是最不问出身的资源。
互联网普及之初,许多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壁垒要被打破了。
一些行业甚至到了边缘地步:只要不去特别偏远的地方,现在旅游已经不需要导游了,直接从网上搜攻略就成。
但另一方面,网上的东西太多,反而不知道往哪儿看才好。这时候有能力让大家注意到他的人,就掌握了第三种核心资源:影响力。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曾指出,之后30年,谁把握了公众的注意力,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财富。
广告是最早有意识赚取影响力的形式,到了现在,网红在家里唱一支歌,就能收到好几万的礼物,这也是注意力带来的价值。
所以贫穷可以被改变吗?答案是:可以。
但不光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重要的,还需要更多的运气。
很多文章都提到穷人思维,比如一心省钱,害怕风险,眼光短浅之类,但这些都是在既定的贫穷状态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因为没钱,输不起,所以不敢做看不见直接收益的事情,不敢花吃饭的钱投资自己。
在和平年代,阶层流动缓慢才是常态。换句话说,阶层的跃迁是场接力赛,你若想超过一般人的速度赶到前头,势必要抄一条更险峻的近路。
你很可能会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失败。但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我想给你两条建议:
一, 选择那些能接触到核心资源,或者以后可能掌握核心资源的事情来做。重复一遍,资本、信息、注意力,很多可以通过人脉获得。小钱不必省,大决策需谨慎,把为数不多的钱花在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二, 不要等一切都尽善尽美了再行动。《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里,盖茨比在狂风巨浪中救下酒醉的富翁,就此迎来成功。有机会,先抓住它,很多时候机会只是在等待“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
最后送大家一张图,希望大家都能在看清其中的收益和代价后,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作者:槽值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a164df5d60cb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