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夏说老妖
“我是为了你好”,是我们常常用的借口,也是中国式家长教育的模子。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常出自父母之口,他们的本意往往是好的,所以当这句话从他们口中说出时,我们必须好好思量。否则,一旦我们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就会感到委屈与不满:我是为他好,他为什么不领情?
1、
上周,在领导办公室听到正在谈论他女儿今年高考报考的事情,把下属请到办公室,咨询报考情况。
大概意思是:“女儿马上要高考,她对物理很感兴趣,成绩也很不错,高考想报考物理专业”。但是父女两意见不一致,只好听取下属建议。
他认为,女儿一定要考上985的高校,不过女孩学个物理专业觉得有点怪怪的,毕业出来工作难找,也不想让女儿吃那么多苦,毕业后回到自己身边工作,还是偏向于让她报考中文方面的专业,以后毕业好考公务员,朝九晚五,稳如泰山,你看我的想法怎么样?
“领导就是高明,有远见”下属连连点头。
当然,领导就是领导,真的是谋划在前,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就连孩子的教育也是有模有样。
做父母的的真是操碎了心,连试都没考,感觉他女儿的人生路线图就已经很明了。
其实自己也不例外。高中的时候,当时对文学、历史非常感兴趣,成绩也算可以,一般来说应该选择读文科。但是高二面临文理科选择的时候,爸爸就跳出来了,对我说:“文科不好就业,现在学理工科很吃香,你还是不要读文科好了”。大学毕业就业是个大问题,说得也没错,就遵命选择了读文科。
由于严重偏科,物理差得掉渣的我,再怎么努力也傍不上吃香理科的大腿,最后被甩得惨惨的远远的。
无奈之下,还是上了一所让自己并不满意的大学,又脑子进水选择了一个听起来能赚很多人民币的专业——工程造价。看似很吃香的专业自己却吃的尽是“苦水”,毕业后从没有涉及过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还好文字给予我力量,或许将伴随我走更远的路。
我们现在越来越不重视过程,都是直奔结果而去。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抑或是个人都陷入结果思维,没有所谓的人格培养、知识体系建设,也不论成长的过程,只要能达到既定目的罢了。
2、
在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走向设计初衷的反面。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连打带骂让我好好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可以成天坐在办公室里上班,不用像他们一样辛苦。但现在父母看到我真的坐在办公室里上班了,却一天到晚比他们当年还累,又常常后悔不应当让我读那么多书;朋友以前成天告诫女儿要好好学习,不许谈恋爱,但等女儿研究生毕业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又成天催她赶紧谈恋爱结婚;还有的朋友看到身边的人纷纷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也不甘落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等孩子真的离开时,才发现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痛苦。(摘自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父母为孩子费尽心思设计人生有意义吗》
前段时间一朋友跟我说,谈感情“色变”。对于这个,爸爸“约法三章”:未来的女婿必须先过我这关,身高不低于我,有颜值有担当,还要求多金,家里是独生子女,否则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了。
朋友说,也有好多男孩在追她,其中的一男孩自己也比较中意,有一次把照片发给爸爸看,连面都没见过,一句话就把她拦住了,叫她不要再交往,更不要谈”上车补票”的事儿,否则就父女绝交。
巴尔扎克在《莫黛斯特·米尼翁 婚约》中写道:我不相信父母作主强加于子女的夫婿,也不相信通过第三者撮合的婚事。但一切只能遵从父命,眼看着自己都30多了,恋爱的季节已经错过了,婚姻遥遥无期,现在就只能交给时间和缘分。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样:一直以来,父母跟别人拼了20多年的儿女,学习都是最好的,他们觉得赢了。儿女毕业工作后他们才知道,生活上还是拼不过煤老板的儿女。现在他们觉得可以在儿女的婚姻上拼一把,就千方百计阻挠儿女的正常感情,想让找个有钱的……”
3、
婚姻如此,工作也有既定模样。
2012年,北京大学未名BBS的匿名板块上曾经发出一个帖子,题为“你们的父母也这么想吗”。帖子作者在帖子中写道:“本人,今年小硕毕业,找了份起薪8000多元/月、年底会有些奖金的工作。未来会有些许上升空间。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来对物质没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就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大约是我每年赚上百万毫无压力之类……知道我的offer状况之后,更是对我恶语相加,认为我给他丢了脸……打了好多电话骚扰我……他还说北大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
父母喜欢计划子女的人生,为他们铺路,为他们做决定。一时间各种“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等人物的出现成为各路媒体热议的焦点,父母为子女庇护、萝卜招聘等占据各新闻版面的头版头条,蔑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引发不小的轰动。
记得电视剧《美人心计》中有一幕,汉惠帝刘盈离开皇宫时,泣不成声地对吕后说:“儿臣知道母后是为儿臣好,可是母后有没有想过儿臣想要什么,什么才能使儿臣获得真正的快乐。”吕后回应他:“难道还有比做天子更让人快乐的吗?”刘盈答:“一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替代不了。”
人生不是固定投资,变数多无法预料。子女丧失了选择权的人生,终究只是将父母脑海中的设计复制到现实里--最多有所加强,而自己作为生命的主角,却失去了掌舵的权利,也失去了直面挫折和困难的真正底气。不要再用模子套住自己的孩子,让他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