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梨
上篇总结了《好的,孤独》、《看见》、《月亮与六便士》,都是比较深沉理性的书,这篇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但同样带给人震恸。
人类永恒的情感——爱。
第一部分,是胡塞尼的“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读胡塞尼的书总让人有种看电影的感觉,整部小说很有节奏感。一气呵成,若是搁置再读,不免让人觉得情感流失,反而不那么完美。所以我读《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都是在三天内完成,尽量找大块的时间阅读,真是脍炙人口。
他对整部小说的节奏把握,细节刻画,情节编排都非常的巧妙。个人认为他的写作技巧很是了得,但同时语言又非常细腻真挚,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但又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情绪跌跌宕宕,仿佛跟着主角过完了这一生。
1、《追风筝的人》
和大家一样,冬梨先入坑的一本,就是《追风筝的人》。也是在大学时期读的这本书。
这是一个关于宽恕、爱、赎罪的故事。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叫阿米尔,是阿富汗一位富家少爷,和“我”一起长大的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从一场风筝比赛写起,然而在这场风筝比赛后,因为阿米尔的懦弱,哈桑被逼离开。
不久,因为战争,阿米尔和父亲也被迫离开阿富汗。
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少年时的怯懦,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返回阿富汗,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
阿米尔再次面临儿时放风筝时的抉择,懦弱、痛苦、羞愧,成年的他终究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总结:
阿米尔对哈桑的友谊之爱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高洁不可沾污的,而是,即便往事在时间里冲刷二十年,却依然在血肉里复燃。
我们会觉得愧疚,觉得痛苦,觉得无法宽恕,都是因为心中的在意。
作者胡塞尼对人性的层层剥缕非常精准,所以读完故事的我们忍不住要流泪,情不自禁的住在主角心里,起起伏伏,心紧了好久,然后放下,付出,大胆的爱。
2、《灿烂千阳》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玛利亚姆,是当地富商的私生女。住在城郊的小山坡上,每隔一段时间,父亲会带着礼物看她。
某天,玛利亚姆决心要去城里看父亲,她穿上最干净的衣服,一路跋涉,来到父亲的宅邸,却未得到与父亲见面的机会。终于明白母亲说的“私生女”的意思。
伤心的玛利亚姆回到山坡小屋,却看到母亲已经自杀,那个教她女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忍耐的女人,这年她十五岁。
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妻子们把玛利亚姆接到宅邸,并迅速为她找了一门亲事,玛利亚姆以为爱她的父亲会为她说话,但这父爱却很沉默。
玛利亚姆就这样嫁给了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经历了7次流产之后,失去生育能力的玛利亚姆日日遭受虐待和暴力打骂。
莱拉是玛利亚姆的邻居。本打算在战争期间撤出阿富汗的莱拉一家在收拾东西的时候被流弹击中,只剩下莱拉一人。
拉希德和玛利亚姆救了莱拉,玛利亚姆本以为这是拉希德的慈悲之心。却不曾想拉希德是想要将这个少年据为己有。而此时的拉希德已经六十多岁,莱拉还是一个少女。
但莱拉为了能把和竹马爱人的结晶生下来忍受着拉希德的毒打和玛利亚姆的了冷眼。
终于有一天玛利亚姆了解到所有的真相。经历家庭暴力,父母亲的离世,战乱,为新生活的忍辱负重让二人相濡以沫,如同母女。
玛利亚姆一辈子忍辱负重,背负着私生子的唾骂,这一次,她要为莱拉而战。玛利亚姆和莱拉计划逃出这个“家,却不曾想被拉希德发现并拖回家里毒打,玛利亚姆误杀拉希德。
多年的噩梦终于终结,玛利亚姆最终被执行死刑,而莱拉也找到了青梅竹马的恋人,开启了新生活。
总结:
《灿烂千阳》从结构和人物安排上要比《追风筝的人》丰富,两个故事,两个主角,再让她们的命运轨迹重叠,生出新的生活。
主要写阿富汗女性的坚韧、顽强、隐忍,勇敢打破旧生活,哪怕流血流泪也要开启新的生活。
最后莱拉和青梅竹马的恋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阿富汗的极端父权社会下,女性如履薄冰,尤其在政权更迭的情形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低下,甚至都无法达到作为“人”的基本生存要求。
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生育和料理家务的“工具”。玛利亚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阿富汗的“旧女性”,而从小接受开明教育的莱拉则代表阿富汗的“新未来”。旧女性在桎梏中觉醒,为新希望而战,而新女性也不断的为她们争取权利。
作者胡塞尼应该也对阿富汗女性的未来怀抱热切的希望,包括阿富汗的未来。所以有人说,看一个国家如何,就看这个国家的女性地位如何便可。
3、《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是胡塞尼“三部曲”中故事线最多,情感最丰富的小说。
整本书都是围绕“家庭”来写,胡塞尼说,脱离了家庭,我们就无法认识自己,无法理解周围的人,甚至无法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因此这本书包含的内容也更加立体。围绕父母、兄妹、表亲、朋友还有继母、同性之爱,这些错综的家庭关系中,人们如何去爱。
总结:
个人认为“三部曲”表达的内容不同,《追风筝的人》着手在“人”的本性,《灿烂千阳》则更注重表达女性的坚韧,阿富汗女性为了追寻“独立”而觉醒、自救;《群山回唱》则更多的表达人在“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里如何自处,如何去爱,去回应爱。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写得都很动人。
但在故事编排,人物设定上却是越来越精妙。小说技法也是一本比一本高超。
可能是同为女性的缘故,我个人比较偏爱《灿烂千阳》,因为感触最深。在阿富汗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的令人震惊,令人心痛。
当然并不是说其他两本没有感触,其实感触都很深,不过影响的方面不同罢了。
4、《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是关于爱、失去、觉醒的故事。
故事从莉迪亚的死亡讲起,层层剥开,不断的深入,当了解到莉迪亚死亡真相的那一刻,所有人物的内心都裸露在阳光下,看到真相。
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小时候母亲的一次离家出走让她暗暗发誓,等母亲回来一定再不惹她生气,做最听话的女儿。母亲最终回来了,从此幼小的莉迪亚开始为父母的期望而活。
父亲是中国人,从小在异样的眼光中长大,黑眼珠黑头发矮个子,没有朋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渴望“平凡”。而母亲是美国人,从小成绩优异,理想成为一名医生,凡事都要争取“与众不同”。大学期间,母亲爱上了中国人父亲。为了生育孩子和照顾家庭,中段了学业,从此“医生梦”成为她人生的缺憾。
正是因为父母亲的这些缺憾和期待,莉迪亚从未为自己活过,她假装打电话让父亲以为她有很多朋友,不让他担心,假装喜欢生物化学,让母亲高兴。
而父母亲在莉迪亚身上投注了太多精力,以至他们忽视了老大和老三。步入高年级后,莉迪亚对理科的学习更加力不从心,她的压力只有哥哥能懂。而哥哥也要去大学了,往后没有人再和她一起承受这些。
父母之所以接受不了莉迪亚自杀的真相,是因为他们从未了解过真正的女儿,而只看到莉迪亚想要让他们看到的“真相”。他们也从未知觉儿子需要爱和鼓励,小女儿需要关爱。
因为莉迪亚活成他们期待中的样子,蓝眼睛,黑头发,所以投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在她身上,却不知她早已不堪重负,而小女儿却总要“捡剩下的爱”。至于哥哥,虽然对莉迪亚的处境感同身受,却也始终活在阴影之中。
总结:
这本书让我突然感到“教育”这个词真的很重,如果我们没有健全的人格,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那我们怎样为人父母呢?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他们的世界很小,却也很大。他们没有能力看到更多的生活真相,他们却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太强,稍有不慎就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再反观我们自己,不管是童年少年,还是长大后的我们,真的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后,这四本书都很不错,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欢迎读过的小伙伴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