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几年前我只身一人路过姑苏,在那里的酒楼歇脚,无意间听到酒楼的说书人说起一段名为相思的故事。
他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男子名叫宁仲,女子叫苏如玉。宁家和苏家倒是颇有些渊源,宁仲的母亲是苏如玉后娘的远方表姐。按照辈分,宁仲得叫苏如玉一声“三姨”。但二人年纪相仿,宁仲比苏如玉大了两岁,从小就在一起玩,随着年龄增长,一来二去两人情愫渐生,苏家倒是很乐意这门亲事,但是宁家却不怎么看好,宁仲是宁家的独苗,宁老爷和宁夫人一心指望他们的儿子能够飞黄腾达,光耀门楣。宁仲倒也争气,十七岁便考过了乡试。这让宁家众人更加欣喜。吾家有女初长成,这年苏如玉已经十五,虽不是倾城之貌,却是伊人在水,已经有媒婆上门提亲了。
一,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夕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宁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是寒窗苦读,苏如玉便无怨无悔的陪着,每晚,如玉都会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豆粥,她听镇上的大夫说,红豆粥可以化湿补脾,对身体有好处。她便认真挑选颗粒饱满的红豆,中火煮两个时辰,再端给宁仲。粥里都是她的心意。哪里会没有流言蜚语,三姑六婆都说,这苏家的姑娘已经及笄了,该是出嫁了,天天与那宁家的儿郎在一起,二人莫不是做了出阁的事?苏如玉听到了只是默默流泪,宁仲对此却不怎么在乎,他想,此生他都不会负了苏如玉,但是男子应当以事业为重,等到他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一定用八抬大轿,明媒正娶把苏如玉娶回宁家。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苏如玉已经到了待嫁的年纪。
匆匆又过一年,宁仲要启程上京赶考,临行前,苏如玉将他送到渡口,递给他一小包东西。宁仲打开一看是几粒红豆,和些碎银子。便明了苏如玉的心意。
“这些给我卖绣品攒下的一点,你拿着,多买点好吃的……”
“如玉,我此去少则三月,多则五月,你且等我半年,半年以后无论怎样,我定回来娶你。”
苏如玉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强忍泪水,早在前一天就哭红了眼。
二,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果然不出所料,和所有故事的结尾一样,宁仲高中状元,飞黄腾达,摇身成为京中新人。皇帝大喜,将明月公主许配给宁仲,还赐了一座极为宏伟的明月楼给公主作为陪嫁。宁仲陷入了两难境地,听说那明月公主倾国倾城,又极得皇上宠爱,可是家长如玉还在等他……经过一番心里斗争,最终宁仲还是选择了迎娶明月公主,他想,皇命不可违。
一切顺理成章,宁仲娶了明月公主后,在京中可谓是平步青云,没几年便忘了远在姑苏等他的那个人。和公主倒也过的恩爱,虽然公主经常会给他使些小性子,不过都无伤大雅。
直到有一天他吃饭时,端起一碗粥忽然沉默,那是一碗用红豆熬成的粥,宁仲吃了一口,和当初的口味千差万别。红豆还未煮熟。
“这粥是谁煮的?”明月公主好看的眉毛皱在一起,吓得一众下人都低下头。
“无碍,喝茶吧,”宁仲轻声说。明月公主点了点头。
后来他才知道,红豆极为难煮,没有两个时辰是煮不熟的。他忽然想回到姑苏看看。
于是宁仲离乡的第九年秋季,返回姑苏。宁仲在京中过了九年,身体微微发福,也变了模样。他去了苏家,那处院子早已没有人,他不动声色的向邻居打听苏如玉的下落,邻居也没认出他,叹了一口气,
“可怜了苏家丫头,十七岁了还不肯出嫁,听说是在等宁家那个小子,后来宁家那个小子考了状元,也没回来过,如玉便每天去渡口等,一晃又是两年,最后她爹娘也急了,好说歹说,匆匆给寻了门亲事,嫁了出去。”
“可知她嫁到哪了?”宁仲嘴里满是苦涩。
“唉,嫁到邻乡了,嫁过去不到两个月便郁郁而终了,苏家丫头也命苦啊,她爹经不起打击,没过几年也走了,现在听说那宁家小子娶了公主,怕是再不会想起苏家丫头了,”宁仲大惊,身体不由得摇晃了一下。差点跌倒。
邻居说完摇着头走了。宁仲又百般打听。苏家把如玉就葬在了渡口不远处,说是如玉临终遗愿。宁仲赶到渡口,如玉的坟前出了一颗红豆。
此后,宁仲依旧在京享受着荣华富贵。而苏如玉的坟立在渡口处,坟前每年都长处红豆。
我听完说书人的故事,走出酒楼,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原来爹年轻的时候负了一个姑娘。
几年后,宁仲亡,宁仲三儿子宁青云继承了父亲的右相的位置。偷偷将宁仲的骨灰带回姑苏,葬在了渡口那座坟墓的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