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寿】读书会:认识自我之冲破思想的牢笼 9.0
00
• 感恩
• 更正:不是老师,是道友,是同修,是搬运工、邮递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01 题解:认识自我之冲破思想的牢笼
• “认识自己”(古代智者如东方的老庄,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都强调“认识自己”。)
1.1 为什么要认识自我?
• 有的层面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有感染力?
为什么情绪会互相传染?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能量,都是波,波与波之间叠加、干扰、纠缠。
你的念头就是能量,就是波,一弹指32亿百千万念,
你不停地发射波,接受波,参与同频的共振,
参与共振,显现成像。
你是创造者。
宇宙的能量场和意识场是洁净还是污浊,你也有一份发言权。
你有权利,也有责任。
• 无的层面
认识自我是为了消除自我,达到无我。
为什么要达到无我?
因为有我,有自我感,就有一个众生的角度,就有我执,就是无明,就在轮回中。就不能成佛,不能成道,不能开悟。
十方诸佛来接应你的时候,你还执着于身体,执着于思想观点,执着于名色,执着于感情等等,佛菩萨也无法帮你。
· 无我的体验
忘我的工作(work with or without ego )
• 与事合一,与当下合一,(they are one with what they do, one with the Now,)e.g. 人剑合一,人棋合一,人文合一
• 建立新世界,旧世界自动脱落,或者说,进入新维度,跨入新纪元,时空转换,从三次元上升到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等(anybody who is one with what they do is building a new earth.---- Eckhart Tolle)
有自我感时,部分注意力在工作上,部分注意力在自我感上(only part of attention is on work; the other part is on themselves.)
• 别人是不是做得比我好?是不是他比我更受欢迎?为什么表扬他没表扬我?(is someone else getting more recognition than me?)
• 他人的成功被小我解读成对自己的威胁。
• 那你能成功吗? 如果你想要吸引成功,你首先得跟他同频,那你无论在哪里看到它,都要赞叹、欢迎它。
• 所以,小我是你的敌人。小我消耗很多能量。
1.2 往期回顾
• 小我的表现形式很多,身体认同,“角色和身份认同”,思想认同。为什么会把我当做我的角色和身份呢?
• 因为人们相信一个未经检视的假设or前提;就是一个底层思维的错误;或一个无意识的观念:什么观念呢?“我是匮乏的”,“我是不够的”,“我需要更多”。
• 我不厉害点,孩子不怕我怎么办?我要装作严厉的样子
• 我要是说不知道,孩子看不起我怎么办?我得装作什么都知道
•
这个假设成不成立呢?
• 不成立。
• 在有形有相的世界,你可能比有些人更强,比有些人更差。
• 在无形无相的世界,你不比任何人更强,也不比任何人更差。
• 等同于角色、身份,根源上是等同于思想。
1.3 本期主题:冲破思想的牢笼
• 题解: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学到了很多知识、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 我们的各种陈旧观念,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为我们打造了一所看不见但很坚固的牢房,使我们不得自由。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举例1)《房思琪的失恋乐园》
房:我们班有个女生和老师在一起了。
房妈妈:啊!这么小,就这么骚!
房:……
房妈妈的小我太强大,思想认同太坚固,
她听不见孩子的真心求助的声音,
她看不见孩子的真正状态,
她只看见她眼中的好孩子应该有的模样。
她的孩子被补课老师诱奸,不敢直说,
只好间接试探母亲的态度,企图向最信任的人求助。
可是,失败了。
举例2)“海沃塔”式聊天
• 海沃塔(Havruta),是犹太家庭培养了无数杰出人士的教养秘诀。(转自微信公众号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
• Havruta的意思接近英文单词 fellowship,即伙伴关系。表示两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研究、学习某个问题。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把父母与孩子的简单聊天变成提问讨论,让聊天富有含金量。
• 海沃塔包含了三个核心练习,即: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 1、倾听和表达(listening and articulating)
• 这是“海沃塔”的基础,就像汽车的引擎一样重要。
• 比如,放学后,千寻跟我说:“今天我到游戏区玩橡皮泥时,老师说不可以,因为不是在规定时间里。”
一般父母会说:“不允许的时间,的确不能随便进去玩啊,既然老师说了,那我们下次注意吧!”这样的回答,我把它称为“结论式回答”,一旦下了结论,就堵住了孩子表达的可能性。
• 如果换成提问式:“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是听老师的话,从游戏区里乖乖出来?还是会反抗一下下?”
• 这下,孩子才继续有话说了。所以——
• 倾听,是先关掉你内心的说话声。(也就是警惕小我的思想认同)
• 表达,是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多说一点”。(也就是警惕小我的角色认同)
•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参与度,即孩子愿意说出更多他的想法。
02 “把思想当作我”的案例分析
• 如果你不断重复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佛家称之为:习气。
• 比如,大多数人任由头脑中的念头牵着鼻子走,被念头控制,进入小我程序了,你没有自由意志,活成了刺激反应模式。
• 最初由伊万·巴甫洛夫发现的传统的条件性刺激是对一个固定的刺激的反应。除一般的刺激(比如饲料)外同时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刺激(比如铃声),因此在条件性刺激成功地建立后只要铃声响就会有唾液流出。
• 想一想:为什么算命的人不给修行人算命?
举例子1):我很重要,我不重要
• 有的家人认为:“我很重要”,我是家里的老大,我是家里的独苗 ,我是单位的顶梁柱,那么他表现出来的都是勇敢、坚强,借由这些信念,维护自我感,“我很重要”,“我不要展示柔软、脆弱的一面”。真相被遮盖。而真相才能帮助你解脱。
• 还有的家人认为:“我不重要”,可能是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或者遇到巨大的挫折,他们长大后表现出来的是自卑,羞怯,随和,为了维护自我感,他们成了老好人。其实,内心委屈的要命。最终,积郁成疾。
小结
• 无论是“我很重要”,还是“我不重要”,这些你深深认同的思想、观念,带来的痛苦程度是一样的。思想也是能量,也有频率。会吸引同频的人事物来到你的生命中。
•
举例子2)蒋甲TED视频:6岁的我和14岁的我
• 蒋甲心里住着两个孩子,6岁被拒绝的我和14岁想要征服世界的我。
蒋甲6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情影响了他很多年。学校的老师让全班同学各自选择一人进行表扬,被表扬的人就可以回到座位,但是只有蒋甲一个人被剩下站在讲台上。
14岁的蒋甲,梦想在25岁前,创办世界最大的公司,然后买下微软。成年后的他顺利进去全球500强企业。
• 然而30岁之前,在遇到困难时,总是6岁的我战胜14岁的我。
• 经过100次被拒绝实验之后,6岁的我不再出现了。
•
小结
• 我当下的能量频率吸引了我身边的人事物,产生共振。
• 我内在的想法心念导致了我的人生实相,
• 6岁的我,占据大脑,我就被困在当时的情境中,不断重播,不断重复当时的感受,这本身就是强化和加持了。被强化的思维模式,导致你不断经历类似的人生模式,佛家称之为“轮回”。
• 30岁的蒋甲,通过100次被拒绝实验,看破了6岁的思维模式是虚幻的,是假的,放下了旧的思维模式,6岁的我不再出现,他也就从中解脱了。
举例子3:中国式标配
• 窦文涛:我的天,我都觉得贵啊。(窦文涛,2013年,品牌价值3.2亿)
• 咱们说的高配,对人家那是标配。---- 窦文涛
• 中国式标配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中国式标配,正在绑架并奴役我们的生活。
• 小孩子:家教,外教,游学。
小结:
• 不是你在想,是想的活动在你脑子里自动发生
• 很多人大多数思维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
• 就像消化、血液循环自动发生一样,想的活动,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的活动。
• 只要你在进行想的活动,不管想过去,还是想未来,你没有活在当下。身心不合一。
• 与头脑等同,与念头等同,相信念头,你就在喂养小我,就在加持小我了。
• 只有超越小我,我们才能感受到爱、喜悦、和平,才能活出原本的生命力。
•
举例子4:白隐禅师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这对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白隐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淡淡地应道:“就是这样么?”可事情并没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后,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犹豫地将婴儿送给了白隐。 这着实是让白隐禅师难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与民女通奸,还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门子的家”,街谈巷议不绝于耳。 这位白隐禅师尽管名誉扫地,但并不介意,他没有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要的奶水,买来其他婴儿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他只想让那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年后,那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于是姑娘的父母羞愧万分地去跟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孩子。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说道:“就是这样么?(《白隠禅師の逸話》
• 小结:
• 白隐禅师如何应对呢?
白隐禅师的心量够大,胸襟够宽广,即使被人栽赃陷害,莫大的委屈也无法激怒他,始终平静如水。据说,多大的事情能激怒我们,或者让我们烦恼,就说明我们的心量有多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一下能激怒我们的事情都是哪个级别的?以此来判断自己的心量有多大,每隔一段时间检测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 行为上:面对众生眼中的灾难性事件,他非常平静。他没有辩护,没有攻击,没有抱怨,欣然接受,尽心尽力,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
•
• 可以看出:他是有自由意志的,没有发生条件反射,没有自动进入小我的程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正觉状态。“物来则应,物去则空”。
• 当白隐禅师被诬陷的时候,如果是凡夫状态,会怎样呢?
• 思想上:
• 我是冤枉的,我被诬陷了,不是我干的,你们不辨真相,乱猜疑,你们都是坏人!
• 凭什么这么对我?老天不公平!我要报复!
• 情绪上:委屈,怨恨,
• 行为上:为自己辩护,攻击不同观点的人。
• 小结:
萨特:他人即地狱。
• 小我越强大,越认为他人是你痛苦的根源。(受害者模式)
• 1)都怪你,扰了我的平安!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 2)都怪你,扰了我的平安!你为什么不那么做!!
• 被思想所困,你是无意识的,没有觉知的,就像一个被编了某种固定程序的机器人。
•
03 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
看破,放下
3.1 觉察
念起即觉。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问自己:我是在喂养自我,还是在消融自我?
常见的例子:
• 公交车上两个男人吵架,最后扭打起来。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我的观点就是我。捍卫我的观点,就是捍卫我。
• 逢年过节,朋友晒红包,晒礼物,你很生气。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生日节日应该送礼物。
• 婚姻不幸,不敢离婚,为什么?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离婚的人不道德。
• 中国式催婚,催生孩子,为什么?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有毛病。
• 女博士难找对象,为什么?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男人应该找比自己弱的;女博士太强势。女性应该温柔、顺从、乖、听话,好哄骗,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
• 国人谈性色变,孩子的性教育几乎是空白。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性是可耻的。
• 偶像男星越来越女性化,被攻击为娘炮,为什么?
觉察小我的思想认同:男性应该是吴京那样的铁汉型。
•
小结:
•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 有自我感,我的角度,我的执着,划分阵营,区分敌我,我们都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就有了矛盾和纷争,就有了痛苦。
你对这些思想、观念的认同越深,他们对你的禁锢越大。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打造的思想牢笼么?!
• 只有看破、放下所有这些思想认同,才能从条件反射中解脱,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意志。
• 禅宗:不要珍视你的观点。不要把你的观点当做宝贝,当做你自己。
《清静经》:上士不争下士好争。
• 为什么呢?上士,有意识,有觉察,识破小我,不会被小我牵着鼻子走。小我程序不灵。他们有360安全卫士,一键杀毒,体检加速,系统优化,安全防护。
• 下士,没有360安全卫士,容易被病毒入侵,系统崩溃。
3.2 转念
修道的前提:是不是我错了?
• 例子:乔姆斯基,多次修正自己的理论,
•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博士(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8多的。
• 在1957年所出版的《句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就像身体的细胞,每天都在更新。旧的细胞死去,脱落,新的细胞诞生,成长。
科学界日新月异,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旧的科学观被新的科学观替代。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
所以,我们的认知革新也非常重要。
举例1) “世界是客观的吗?”
旧观念:唯物客观
新观念:万法唯心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的风幡公案可以说是禅宗里最有名的一个公案。
• (法宝记里对风幡的辨义说得对最为详细。但是有一点很不一样,就是风动还是幡动这个问题不是二僧见情景后开始争论,而是印宗亲自提出来。翻译如下。后到南海制心寺。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惠能也在下面。当时印宗问大家,你总见风吹幡,这上面幡动了么。大家有的说见到幡动了,有的说见风动了,又有的说见幡动不是幡在动是“见”本身在动,互相问难而无定论。惠能在下面站起来回答印宗,幡在动,风在动,见在动,这些动与不动都是众人心中起的分别妄相,并非是见到幡在动,其实本身没有所谓的动与不动,印宗听到他这么说非常惊讶茫然,一时无法理解六祖所说。于是问六祖“居士从哪里来?” 惠能回答“ 本来就没有来,现在也没去” 印宗从高座上来,迎接惠能到房间内,仔细进一步请教。)(《历代法宝记》)
小结
(量子力学实验:电子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
• 被观测的现象因观测者而成像不同;
• “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曾经是物理学的“灾难”。它告诉物理学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东西都不是客观的,而且一个东西的存在与否都得看概率,没个准信。这几乎摧毁了物理学家们所信奉的机械唯物主义。
• 我们的心念创造了我们的人生实相。如果哪里错了,可能是我看错了,我想错了。一念之转,一切豁然。
• 举例2)“从生到死有多远?”
旧的观念:从出生到入土为一生。
新观念:下一秒就是下一世。刹那生灭,相续无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金刚经》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资治通鉴》
• 量子力学的诠释之一是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在量子力学里,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特色,波函数是个数学函数,专门用来计算粒子在某位置或处于某种状态的概率,测量的动作造成了波函数坍缩,原本的量子态概率坍缩成一个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
• 哥本哈根诠释提出不确定原理,在量子的世界里,确定性被不确定性(概率)取代了,无论是粒子的位置、能量还是速度,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中。
• 一个东西在不在某个地方(处于某个态)是不确定的。一个粒子的态在被观测前具有多种可能态。这完全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又是实验事实。
•
举例3) “时间与空间是绝对存在吗?”
旧观念:时间与空间是绝对存在的。
新观念:时空是相对概念。
• 伽利略-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四维时空观-->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著名的“多世界诠释”(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
• 在牛顿的力学世界,一个粒子在一个时刻的状态,可以用这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来描写。这符合我们的直观经验。在量子的世界,一个粒子在某个时刻的状态,是用一组复数来描写。
•
• 佛家的观点:当人进入深入的禅定状态时,对于修习禅定的人来说,时间会变慢。
• 例子:虚云老和尚入定的故事。
一切都在变,你也在变。
你要紧抓着一百年前的,一千年前的旧观念不放,还是要与时俱进呢?
•
3.3 随缘消业
• 举例子:方丈避雨的故事
老子《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求学(学知识)是做加法:标准,应该。不随缘。
• 当你相信它,你就被它绑架了。佛家称之为:所知障。
• 当事情不满足你的标准,你就生烦恼。
“世上本无事,忧人自扰之”。佛家称之为:烦恼障。
• 所知障和烦恼障的根源:我执(无明)
•
修道(修智慧)是做减法:圣人之道,恒顺众生,随缘尽份。怎样都行。
• 佛菩萨,随缘教化,显现不同的化身(妓女,法师,乞丐,富豪)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 六祖惠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本来就没有,只是我脑海中呈现的像。念念相续,妄想纷飞。比如:自我,
• 没有来,没有去,都是本地风光而已。
•
3.4 修身调频(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被动调频
多接近善知识,多闻正法(用正知见替换错误的认知)。
主动调频
读经(如,《道德经》、《金刚经》)(与智者同频)。
持咒(以一念代万念)(与佛同频)。
诸善奉行,诸恶莫作(种善因,调频)
小结
• 想要冲破思想的牢笼,记得:
任何时候,向内看。为自己的内在负责。
• 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想得到好的命运就应当积累善因,将来必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 解脱终依己,不由他伴成,勤修闻戒定,四真谛便生。
• 提升自己的能量频率,自利利他,
净化宇宙的能量场,你是责任人,也是受益人。
祝愿大家都能拥有自在、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