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总是迟迟不能决断,一直要被动到最后,仍然由不得自主;有些文章,一直到写完,却无题;很多人,一辈子过去了,后人只能为其抄袭一篇墓志铭;所有的历史,总是没人能给出传世的定论,任由后人打扮。
生命,总是历经无数挣扎,逐渐顺其自然,归于平淡。
在三十八岁之前,我对于生命是没有什么深切的感悟理解的。
期间,只有我的女儿诞生,我突然晋升为父了,一瞬间,对生命有一种探索的念头闪过。抱着一团粉红色的小生命,一下子生出一种责任,我打量着她,她也似在打量着我。我和她妈妈,就是她的世界,她是对这个世界怀着一种怎样的好奇和期待呢?
随后,三个人真正的小家庭生活,琐碎平常的日子,一晃而过。女儿逐渐长大,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中学。我和妻子经历工作调动,岗位转换,一路历尽艰辛磨砺,从乡镇调进县城,工作逐渐稳定,安居县城,青春不再,逼近中年。
这期间,女儿渐渐懂事,对世界的认识纷繁复杂起来,我们操着心放不下,代沟却越来越大,青春叛逆期心中向往的世界越来越远难以被理解。
只有农村的父母,本来就已老迈多年,好像时光在他们身上停滞了,只是老迈,如同一颗百年老树,年复一年,一成不变,虽然被我们一直牵挂记念,却忽略了沧桑的皱纹逐年加深太多的点滴变化细节。
终于,半生奋斗,我们在县城买地建房,建起自己的家。我们动员父母搬来县城和我们一起生活。一年后,父母终于同意放弃老家的家园田地各种牵挂不舍,搬来县城。然而,就在择日即将搬来之际,母亲意外离世了。
那年,我三十八岁。在我经过多年起起伏伏人生转折,终于稳定下来,准备把父母接过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在我雄心勃勃期待着开启更加美好人生的时候,母亲却突然离开了我们。诚然,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宿命,却让我开始怀疑这半生的努力,成败对错,毫无疑问,我们努力关心自己的事业和小孩的成长,却忽略了父母的老也有尽头。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恒古的命题。凡人碌碌一生,只为衣食,上赡父母,下育子孙,启蒙教化,谨遵礼法,恪守孝悌;书读圣贤,胸怀抱负者,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大境界;心怀天下者,则成王败寇,或拯救黎民于水火,泽被天下苍生,或淫威天下,征战杀伐,鱼肉百姓,遗臭万年。
我开始记事的童年,适逢改革开放之初始。在我启蒙读书的时候,父母刚刚从农村大集体劳动解放出来,全心全意耕耘自家名下的几亩田地。父母高瞻远瞩,远见冠超全村,在贫穷艰苦的条件下,把我们姐弟三人都送到乡里读书,就是希望我们今后比他们活得更好。虽然我们少不更事,贪玩逃学,荒废了父母的苦心,但是,终归长大在外谋得一份工作,不再回家种地,父母心血终于达成如愿,再苦再累也是欣慰。父母一生,虽是农民,没有经历过波澜壮阔的世面,却历尽跌宕起伏,饱受艰辛磨难,也算阅尽世态炎凉,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享受着勤耕饱暖的幸福生活,渐渐老迈,随顺于平淡安详。唯一称心如愿,就是我们子女都走出农村,不再继承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理想,莫过于在风雨跌宕的岁月追求平安饱暖,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享受着勤耕饱暖的知足生活,继而努力把我们送出农村。
我的童年,在学前经历了一番农耕文化传统道德熏陶和父严母慈的家庭管教后,便随着离家五里到乡中心小学读书,脱离了父母监督教育。虽然周末也要回家,放暑假寒假也要回家,也放牛打柴随父母下地学农活,也熟悉村野一草一木,也见识或听闻农村习俗礼仪和无穷的娱乐方式,但是,参与的机会总是很少, 更多是受父母言传身教,内容多为中规中矩的传统道德和做人道理,毕竟,父亲是民国时代县中学毕业,传统文化冠盖野僻乡村方圆百十里,母亲亦是民国大户嫡出,深受传统文化道德熏陶。到底因家庭文化道德底蕴和教育方式不同,加之在外读书,殊异于村庄儿童,又少在一起厮混,便少了友谊,而父母也不允许我们玩陀螺唱山歌,以为没出息,因此,我的童年,在家庭受到的管束是严格的,受到的教育总是中规中矩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以至于我至今仍可惜没有真正熟悉老家的乡野民俗,也没有真正的家乡童年玩伴友谊,成为一个遗憾。
在乡里读小学的五年,我逃学,在街巷和野外,极尽一切玩法,浪荡,学会翻墙看电影,等等,学业不佳。勉强读完小学,上了中学,学校有寄宿,便不能借宿在外,不再逃学。中学毕业,竟独占鳌头,考入省城读书,一时名震乡野,父母亦荣耀一时,不枉多年来含辛茹苦,只认准送儿读书一条路,终于令乡邻刮目垂首。至此,父母的人生夙愿算是基本实现,而我,终于结束蒙昧无知的的童年和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恍然一梦,来到省城,开始打量,尝试思考我的人生。我以为,人生当然是先成就事业,报效父母,再高瞻远瞩追求生命最高的价值。
几年后毕业,回到离家百里的他乡,获得一份工作。虽然感恩父母,却无力报答,与在省城读书时候最先想要给予父母幸福生活这点基本愿望都相去太远。奋发又没有方向,怅然若失,倒学会烟酒麻将。更是夜半酒醒,念及父母年老,深省责任重大,始觉人生迷茫,那些胡乱的远大理想是多么缥缈。
浑浑噩噩几年时光过去,结婚生子,又逢事业遇挫,几番辗转挣扎,顾此失彼,虽深知父母越来越老,却毫无计较办法,朝气蓬勃的人生理想早已跌落凡尘,目光短浅竟至于但图得立命安身就知足,如此这般,竟已逼近中年,终于安顿下来,则以为终于可以阖家团聚,共享天伦,揭掉不堪回首的过往,重启开创新的美好人生。然而,既已沉沦为凡夫俗子,却不得实现自小受教深深铭刻于心的一点点基本传统道德理想,连赡养孝悌都做不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则半生奋斗,只能自图安生,有何成功可言?失败尚分高下节耻,况乎父母生死无常?
如今,已然过去六载,细细回味,梳理我的人生。父母在跌宕起伏劳苦艰辛的大半生,终于实现勤耕饱暖的幸福人生后,把他们的理想寄托延续在我身上,希望我的人生比他们过得更好。我一如父母,年纪轻轻就堕于平凡琐屑的生活中挣扎,竟至于赡养好父母的初心都没能完全实现。如今,我的女儿已经大学,她也将经历她们的人生,也会有艰难困苦,辗转磨砺,沉浮跌宕。而我,也将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敬重,朝着新的目标奋斗。
我想,人世间,无论朝代更迭,文明发展走向何等辉煌,一个人总是要不忘初心,努力去实现一些基本的愿望,尽量少留下无可挽救的遗憾。无论功败垂成,总归要感悟到生命的脆弱渺小和理想的宏大甚至虚无缥缈,回归现实,才能一步一步确立新的目标,继续起航。
而生命终将归于平淡,理想总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