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马云受邀担任香港“团结香港基金会”顾问并发表演讲时说“如果你真的想创业,行动起来!我看了太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通俗的话语点醒了多少装睡的人!躺在床上,脑中蹦出多少个创意和想法都是没用的,有可能你坐起来,下床走到卫生间就已忘光,刷完牙之后又去重复自己昨天的故事了。
是的,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关系。躺在床上的想法都是脑中的幻象,不是走心的思想。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走心的思想呢?外化于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莫不如此。
2000年左右,任正非带领华为开启了全面引入IBM管理流程等内部变革,将一家小米加步枪的企业“硬性”地转变为具备初步国际化运作的公司。对于变革期公司的思想动荡,任正非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后来证明这一态度是非常正确的,迅速提高了华为的管理水平。无法内化于心的情况下,我们先外化于行。从模仿开始总是一个好的主意,任正非说:
“我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要防止东方人好于幻想的习惯,否则不可能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真谛。”
“要学会明白IBM是怎样做的,学习人家先进经验,要多听取顾问的意见。首先高中级干部要接受培训搞明白,在不懂之前不要误导顾问,否则就会作茧自缚。而我们现在只明白IT这个名词概念,还不明白IT的真正内涵,在没有理解IT内涵前,千万不要有改进别人的思想。”
通过这种痛苦的削足适履的蜕变,华为最终将西方的管理思路内化为公司自己的灵魂,从而保证了后面几年全球迅猛扩张中不乱方寸,井然有序。
对个人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李叫兽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看书或者接触任意一种信息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还有呢?还有呢?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诠释了什么是死磕精神,所以后来他写文案时,案例就能够信手拈来。
他在练习《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需要群发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结果过了一个小时还没写完。有人问他怎么这么慢。他说“我在练习逻辑化表达,等下会写出一个超牛的会议通知”。
然后周围人不解:这也太费事了吧,按之前的发出去不就行了。他说:
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金字塔原理),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写一条简单的会议通知(牺牲了短期利益),但是将来我训练熟了,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来完成。
他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外化于行是内化于心的必由之路,我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能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一点也不出乎意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让我们找到偶像,从模仿开始,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将努力奋斗的习惯外化于行。我想,终有一天所有的好习惯都会内化于心,到时你也就成为了别人心中的偶像。
===========================
振曰发布的原创文章,遵守知识共享3.0协议(CC-BY-NC),可自由转载,转载请保留原作者署名和原文链接,禁止商业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