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繁荣,物欲横流,信息通过网络大量传播,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内心世界,去在乎自己究竟是否真的快乐,理想被现实掩埋,人们大多在想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再去奋力追逐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人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体会一千种快乐。
人们大多都会有几件自己想要做的事,如果一直做正确的事,那么最终会引向幸福的结局么?今天认为对的,在昨天或者是明天则未必,所以追求唯一的道路不现实也不合理,很多时候,我们遭遇挫折,认为这悲伤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过去的,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慢慢散去,往往都会觉得那件事不过如此,并且人人如此。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也是抱有不同结论的,各人有个人的观点和见解,比如旅行,比如读书,比如听音乐。
小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旅行,贪恋的只是沿途美好的风光,和各地特色的娱乐项目,在旅途中感受快乐,收获纪念品,求得只是个过程之乐,对于风景本身是没有什么鉴赏能力;而现在长大了,可以有时间精力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感受风土人情和地方独特的底蕴文化,更多的去关注旅行的品质和价值,再以后,找到工作甚至组建自己的家庭以后,就更少有机会去旅行了,对于旅行的意义也仅仅成为了美满生活的小插叙。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读村上春树的书,很巧的是在看完《挪威的森林》以后我们通了个电话,就里边的几位人物做了简短的讨论,我们本是意气相投的两个人,但看完同一本书之后的感触竟大相径庭,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自己陷入了沉重的悲伤,无论是对直子还是对渡边的,而朋友却说,他读完以后觉得想通了很多事情,心情豁然开朗。我们读同一本书,却看见了不同的世界,就好像我们都喜欢巴洛克和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我偏爱莫扎特、巴赫而他更喜欢肖邦和维瓦尔第……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面对一件事也有着不同的选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对,可以以更多的角度看待,片面的理解或者是主观臆断的妄下定论,往往会带来后悔的结果。
快乐也是如此,往往因为各人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快乐。因个人追求不同,也会在不同的事情上得到快乐。比如对于一次考试,同样的是发挥的不好,结果最后考了61分,有些人回觉得好幸运,刚好及格,而有些人会觉得才61分,这也太低了……
就喜好而言也是一样,有些人喜欢节奏感很强的摇滚乐,在嘈杂热闹的音乐中得到快乐,而有些人喜欢轻柔婉转的古典乐,若是让二者对调着听音乐的话,他们感受到的也许只是乏味甚至无趣。
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有些人凭借直觉,依靠生命的率性和本真生活,他们的快乐源自于体验本身。而有些人经历了很多的事,他们体会,然后思考,发现生活本身的斑驳,生命的脆弱,美好的易于流逝,他们的快乐源自珍惜。
心宽方能历经磨难,安心才能有快乐。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古时候,但凡是能当上宰相的,要么是有真才实学加之灵活变通,要么便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颇有城府,很明显,后者在朝廷中更吃得开。
要成大事,必然要经历许多,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胸宽广不意气用事,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该放下的就放下,该不计较的又何必非要去钻牛角尖,小的误差并不影响事情向大方向发展。说到这有会有人反驳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啊。
古人留下了许多的经典的哲理,但其中也存在这互相矛盾和困惑的,比如“好马不吃回头草”,“浪子回头金不换”……
话都是就事论事的,而事也是因人而异的。大道理但凡是读过些书的人都能讲上两句,可熟读了这些的人们能真正将其参透领悟的又有多少?好比那些中学课本上,大家每天早读都要背诵的《论语》、《孟子》,好比学过英语的人都会说的“time is money.”
视野开阔心胸宽广是一种境界,能包容一些本不该存在的烦恼和忧愁,有些事,无论大小,我们经常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或者是思维狭隘,内心的容量太小,加上有些时候自尊心作祟,从而偏激的产生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有很多时候,那些烦躁和痛苦都源自于自己的假象和放大,真正不快乐的囚笼是自己给自己的。在思绪的桎梏中,把困惑和烦恼当作一切,或自怨自艾或顾影自怜,将过量的情感投入到细微琐事中,而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
小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做完作业再玩。”虽然目的是督促学生们做作业,但这话背后的 含义我是颇为赞同的,先做完作业才能安心玩,要不然玩的时候也会总想着没有完成的作业而玩不尽兴。只有做完该做的事,才会安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心安理得当然快乐。
没有安心的快乐,就好像是被没有栽入土壤的鲜花,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鲜亮丽,它也没有根基没有着落, 一副皮囊再好,年华易逝又怎会长久。
梵高说:痛苦就是人生。
以前总是喜欢看一些关于理想的小说,主人公为实现理想历经磨难,甚至付出了极大的牺牲,那时候我常想,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可以不顾一切去追逐的东西么?又或者是,其实好多事在现实中不论怎样的祈祷和希望都不会得以实现,所以有着美好愿望的人,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寄予文字,在另一个世界让别人替自己圆梦。
成长本身是伴着痛苦同步进行的,自己的小世界逐步被放大,一点一点与自己存在的世界接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涌入脑海,熙熙攘攘的陌生人走自己成长的路上走走停停,幻想的破灭,心灵的迷失,对于的个人追求的虚脱感,曾经觉得简单易得的快乐,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出现在生活中,叛逆、孤独和青春不期而遇,偶尔也会在心中声嘶力竭的咆哮着自己的存在感。
你快乐么?你为什么不快乐?你真的快乐么?
个人中心的理想主义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在心里边有块乐土让自己安心的吮吸着快乐;现实生活的唯物主义也未必只追求马基雅维里式的功利,他们通过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叛逆或者是顺从,我们最终追求的也不过都是要对的起自己的心,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
自己的快乐与否实际上都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就产生了害怕失去的想法,执着于快乐便不快乐。
有时候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也许就会发现,原来你并非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