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30岁,除了看火箭发射时听过,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听到“助推”这个词,是在DISC双证班。
2017年5.13-5.14,我在杭州参加了F49期的DISC双证班,感受到了双证班的"神奇"。
面授课程开始之前,微信群里会有一周的翻转课程先帮助新学员预习基础知识,除了老师和优秀毕业生的授课,还有助推和新学员共同组成的学委进行同步跟进,其实简单来说,助推就是双证班的毕业生,重新回到双证班的课堂中(不论线上或线下),帮助新学员一同成长。
我之所以想当助推,原因很简单,被DISC双证班的温暖感染,想传递给更多的新同学和伙伴,有机会再当面见见往期的同学,结实新的朋友。
这篇文章其实是申请助推的“报名表”,我梳理了下成为助推后希望得到的几点收获
1.见老友,结新友
这点上文中也提到了,不加赘述,不过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就是海峰老师
8月时与海峰老师联系,想寄一本番茄妹和我的第一本书《沙拉日记-为爱创业1000天》给海峰老师,结果老师二话没说,先发了一个66.66的红包给我,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当时我有些迷茫的人生阶段,之一把助推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我当即表示如果F51期有空,去上海复训,亲手将出交给海峰老师,可惜后来未能如愿,只能发了快递,这次F55的机会我不会再错过了。
2.重新复盘,教学相长
作为助推,自己对DISC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过关,正好利用这一契机,将DISC的相关知识再系统的梳理一次,并且通过帮助新学员学习,分享一些自己的实践感悟。
离开DISC课堂之后的学习其实才是运用DISC过好人生的开始,我不仅借助DISC的工具尝试修复了家庭关系中的一些矛盾,也在生活中帮助朋友梳理了一些职业发展的困惑,这些都还需要我不断的输出与分享之后才能真正的融汇贯通。
3.“解谜”之旅
DISC双证班最神奇的不是DISC的知识点,运用DISC的知识与工具帮助别人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最神奇的是这个社群可以实现自生长并且越长越好,这应该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吧。
DISC社群不是公司,却又着比公司更强的纪律性与规划能力,因为我们把这里当家,把自己当作家里的主人。DISC社群里的伙伴没有酬劳,甚至还要自己贴路费与住宿费,但是他们心甘情愿并且乐在其中,因为可以有比钱更有意义的收获。
关于双证班社群的这个特点我也好奇了很长时间,这次助推也是我的一次深入“解谜”之旅。
4.学会协作
在社会中生存需要协作,协作对很多人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也不难学习。但是自己创造协作的机会,增加链接的可能,并且不断的优化不是更有意思吗?海峰老师的确是厉害,但他也无法一个人玩转整个社群,社群的蓬勃发展是其中每一个学员自我生长与相互协助的结果。
5.跳出现有的视角,放空自己
这周听教练课程,里面有一个概念叫“Camera view”(摄影机视角),简单的说就是从第三方的视角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行为,感受觉知当下(正念)的能力。
我自己感觉,“Camera view”用于自我修炼非常好,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多接受别人给予的反馈,不论是正面积极的还是有负能量的,都是我们需要正视的,而双证班的同学与家人可以给出DISC的专业建议,这点一定会相当有趣。
6.逼自己一把,到底时间够不够用?
今年的最后三个月,我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10月24日开始尤克里里的学习课程(为了克服对音乐的恐惧),
已经报名了11月份的高淳马拉松,并且每周训练(为了克服对跑步的恐惧),
报了F55期双证班助推(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
加入了头马南京峰会的前期组织工作,开始了坚持每天练习20分钟,写作1篇的计划...
我惊奇的发现,需要做的事情越多,效率反而越高,因为再也找不到拖延的借口,想做完只能一件一件来。
7.输入之后需要输出
参加双证班之前,学习的思路主要是增加输入,多看书,多听学习资料,参加教学互动体验等等,以上都是输入。
第一次开始输出式学习还是DISC的翻转课堂,既做过学委,也分享过自己的课程-《DISC与精益生产》,在那之后,学习新的知识点时,都会切换到输入+输出模式,即我学过之后再需要分享给其他人,摆脱了死记硬背,因为即使你自己记住了,也无法要求别人同时记住,必须寻找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8.给2017年一个精彩的结尾
国庆与中秋的假期结束后,我们正式过完了2017年所有的法定节假日,这意味着2017年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最后的3个月里,我希望有一个精彩的结尾,我相信,在DISC双证班的“奇遇”,是我美好人生的开始,你也一样!
助推,我来了,F55,上海见!